在河北省平乡县东马延村,源于明末清初的乱弹戏传唱了300余年,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被称为河北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当地地方戏中的“老大哥”。在冀南地区庙会中,戏班同时表演,乱弹不开腔,其他戏不开唱,以显示对乱弹的尊重。谭明刚作为平乡乱弹的一位代表性传人,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
据谭明刚介绍,乱弹在东马延村传承至今,其家谱记载:明末清初,十二世祖谭文玉走南闯北,学得一身唱功和表演技巧,在表演中掺揽昆曲精粹,为东马延乱弹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地方戏发展出了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和表现方式。
除了声音多样化之外,东马延乱弹还拥有众多板式和丰富曲牌。除主体板式如慢板、二板、快板和散板等外,还有许多辅助板式,如大开门、小开门,上千梯、唢呐皮等。这些曲牌经过几百年的积淀,被保存下来成为这门艺术的一部分。
2013年,平乡乱弹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荣誉对于保护并推广这一珍贵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由于历史原因,“随着世事变迁,有些艺人因生活困难或个人选择而离开了这个行业,现在已经是青黄不接。”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这种风俗文化,一些专业人士利用各种机会义务教授爱好者,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在一个小镇上,当地小学开始教导孩子们关于传统戲曲课程,每周两节课,让后代子孙能够继承下去这样的美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