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旨在探索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热潮中,一个名为“从撒马尔罕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的课程于10月16日在中国敦煌莫高窟正式开课。这六天的研讨会将汇集来自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以及对丝绸之路充满热情的人们,以期共同深入了解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粟特地区历史文化,同时促进撒马尔罕与敦煌乃至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研究。
据悉,此次研讨会吸引了106位来自高等院校、文博界、宗教界、艺术界以及丝路文化爱好者等多个领域的人士参与,他们将通过专家讲座和石窟遗址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知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表示,这项活动不仅有助于填补关于粟特历史、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空白,还能提高青年学者的真知求索能力。
敦煌研究院赵声良副院长则强调了该机构对于跨越边疆进行深入考察与交流的决心。他指出,该院致力于将敦煌石窟放在更广阔的大背景——即丝绸之路上来重新认识其价值,并鼓励内外国籍学者共同探究古代文明。通过这样的合作,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不同地域间交融的一面,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
撒马尔罕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其所处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不同文明交汇点。而敦煌,则是汉唐时期中西交通最关键的地带,也是中外文化交融过程中的重要站点。在这里,粟特人不仅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还留下了许多珍贵遗迹。
张元林副院长认为,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物质流动的地方,更是一条思想交流与文明传承的通道。近年来,在莫高窟已经举办过多次有关“从巴米扬到敦煌”、“从阿旃陀到敦煌”、“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的系列研讨会,有300余位学员参加并获得宝贵经验。此类活动正逐步揭开古代丝绸之路神秘面纱,为世界非遗文化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