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人的祖籍地广东,箩格这个传统用具在婚礼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种由竹篾编制而成的两层或三层结构,用来装载各种物品,包括红色猪头、龙头凤尾鸡、红蜡烛、小鞭炮等,以表达祝福新人美满幸福长久的愿望。
在客家婚庆中,一队挑着箩格的人员会跟随媒人,为新郎带去祝福和喜悦。在挑选箩格时,有讲究,比如以双数为佳,如2、6、8、10担,这些数字象征好事成双。而挑箩格的人通常是由女眷担任,他们将各自准备好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箩格中,每个都有特定的含义,如“头担”代表新的开始,“尾担”则象征结局的圆满。
除了以上物品,还要包含芹菜、大蒜、葱和韭菜等,以寄托希望女儿勤俭持家、百事灵通、高寿健康。每个箩格都需盖上红纸,表示大吉大利。在旧时,客家地区还会使用“郑”(由两人扛着杀好的整条或半条猪羊)与“箩隔”,分别用于祭祀和行嫁,但它们不能并排走,因为男女不匹配,就像不平衡的东西一样。
迎亲队伍到达新郎家后,将头担摆放在神位前敬祖公,而男方收到的礼物越多,对面子也就越有保障。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迎亲队伍多数使用小轿车接送,而不是传统挑着箩格。不过,无论程序如何变化,箩格所承载的温馨与祝福依然不变,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