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前夕,左邻右舍总习惯在门面挂上艾草和长条的菖蒲,儿子每次路过,目光忍不住被吸引:“妈妈,这门上挂的是什么草?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草呢?”
孩子的见识藏在父母回答里。如果你只告诉孩子,端午的习俗那就是要挂艾草和菖蒲,那可就错过了绝佳的教育时机。浓浓粽香叶,悠悠端午情。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端午节虽然在当今过得很简单,可在古代的时候,不是吃粽子就将就。
研究发现,浸润式的情境教育最能够让孩子入耳入脑入心。做一个智慧的父母,抓住端午佳节,就好好给孩子科普一下端午背后的文化知识吧。今天这篇文章,我将带你穿越时光,一起看看古人的端午是怎么过的,让我们的孩子“大开眼界”!
学在端午
端午节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由来已久,其源于科学不发达时代的人们用来辟邪毒。在湿热多病之年的春天,被认为是瘟疫流行、毒虫泛滥的一季,因此人们相信这些植物具有驱除瘟疫、避免邪恶之气侵袭家园的手段。
如果你的小朋友问到“为什么我们家的窗户边会有那些奇怪的小植物?”或许可以这样回答: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让坏东西远离我们,因为古时候人们不知道很多事情,所以他们就会用一些他们知道的小窍诀去解决问题。
吃在端游
端游中最重要的一环无疑是粽子的制作与食用。这可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意义的大活动,每块精致漂亮又美味欲罢不能的地球形状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喝在端游
在某些地区,还有一种传统——雄黄酒,是一种特殊配制,用以驱逐瘟疫,但现在已经不再推荐使用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庆祝这一美好的传统,比如烹饪各种各样的特色菜肴,或举办家庭聚餐,以此纪念这个特别而神圣的地方。
玩在端游
端游还有许多既有趣又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小游戏,如划龙舟比赛,它源自屈原投江殉国,而射柳则是一种更为文雅且竞技性较强的小游戏,它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也增进了同伴间之间的情谊。而斗百草则是一种更加广泛参与并且欢快乐观的心灵慰藉活动,无论是在现代还是过去,都享誉各地民众的心头位置。
忆 · 端游
回忆起童年,那时候奶奶还健全,在春天,她会带我一起去找那种特定的竹叶用于包装粽子。我记得那个时候,大自然的声音、风吹拂面的感觉,以及空气中淡淡甜腥味都是那么清晰。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明白,这些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事情,而是我童年的回忆中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对未来的憧憬所基于的一切希望。
因此,当你的小朋友提出了关于这个神奇日子的任何问题时,你应该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他们提供更多关于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上的信息,同时也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过程变成一次学习经历。你可以说:“哦,小朋友,你知道吗?这样的日子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候,有很多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最后,不妨跟他分享一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怀念;因为怀念,所以温暖。这正如《小王子》中的话,“仪式感不是来源于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折腾多大的事,而是在于我们真心想赋予一段时光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