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回响的鼓声穿越时空传递着苗族村寨最隆重神圣节日寒食节的悠久来历

苗族的鼓藏节,是一项深具神圣意义的宗族祭祀活动,它以血缘为纽带,聚集于雷山县九个乡镇和榕江县部分苗族村寨。据《苗族古歌》记载,这种祭鼓习俗可以追溯到夏王朝时期的三苗国,而关于其来历,传说中人类祖先姜央通过鼓藏节向蝴蝶妈妈致敬,以此表达对创世之母的崇拜。蝴蝶妈妈被认为是从枫树中诞生,因此,苗族人崇拜枫树,将其视为生命之源。

在《苗族古歌》中,有着详细描述这种仪式背后的故事:人们相信,祖先居住的地方即枫树的心脏,用木材制成的木鼓便成为他们安息之地。因此,当家族成员进行祭祀时,便将这作为祭鼓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鼓”不仅代表着祖先,也象征着生命本身。而每隔13年举行一次,这个节日持续4年(现在改为3年),是一个展示家庭凝聚力和社区团结精神的重要时刻。

整个仪式由“鼓社”的领导者——“鼓藏头”主导,他们通常通过选举产生。这位领导者在二月份会组织“招龙”仪式,然后在七月份再次举办“醒 drum”,接着十月份有“迎 drum”,一年后再进行第四年的最后一个阶段,即白 drum 节。

这个节日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还体现了生活哲学,如尊敬长辈、爱护儿童、保持和谐与勤俭持家等价值观念。此外,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活动,比如杀猪祭礼等,为这个充满意义而又丰富多彩的盛事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