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起客家围龙屋时,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其典型的圆形建筑。但你知道吗?其实,方形的围龙屋同样值得一看。梅州大埔湖寮中的泰安楼,就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石方楼,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即有241年的历史,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座古老的建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继续探索下去。
泰安楼是一座砖石木结构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其外观呈现出四方形态。门前有一片宽阔的地坪和水塘,楼高达11米,有三层,每层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一、二层外墙采用了坚固的大理石,而三层及内墙则是由红色砖块构成。这也是该楼获得“石方楼”之称的一个原因。
进入内部,你将发现主体是一个平房分为上下两堂,上堂展示着“祖功宗德”,陈列着蓝氏家族祖先神主牌,并作为祭祀场所。两旁设有书斋,是读书学习的地方。而右侧天井中还有一个清澈可饮用的水井,使得这座古宅充满了生活气息。
尽管泰安楼位于繁华市区,但它依旧保持着悠远而别致的情怀。在无人机拍摄下,这些古老房屋在现代都市中闪耀着光芒。
从外表看,泰安楼可能显得有些简陋甚至冷酷,但走进围栏内,你会发现挂在屋檐上的红灯笼带来了欢快气氛。这里不仅展现了民间艺术,也保留了乡土文化和浓郁的人生感受。
如今,这里还居住着一些年长的蓝姓后代,他们享受着宁静生活,让人仿佛能回溯到200多年前。那踏过吱嘎作响的木梯,一步步攀登,每个转角似乎都能听到历史的声音。在最高的一层,用栏杆凝望远处,可以感受到避世享幽的心情。不过,如今这座曾经避世之地,被现代高耸的大厦包围,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古韵,不失为一段奇妙传说,让每位访问者都会对此产生深厚兴趣,为之叹赏不已。
泰安樓的大門獨具匠心,从遠處望去似雄偉門樓,但近則發現乃嵌於牆內。此說法是主人因無功名不能建門樓,便靈機一動,以假亂真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巧思。此舉既美觀又安全,可防止非法侵入,更顯示出了客家人的智慧与才華。此外,一旁還設置了一個客家民俗文化展览館,将收集整理了大量客家人的日常用品、服饰、節慶用具等,以詳細展示大埔客家的發展歷史與生活狀況,也集中展現了他們的情懷風貌。總而言之,泰安樓不僅是一件建築奇觀,更是中國與世界民居建築史上一個瑰麗寶貴的事迹,我們期待它將來仍會照亮我們的心靈,並持續散發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