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一个客家人心中宝贵的物品,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情的象征。八仙桌的故事源于古代神话,据说在玉皇大帝做寿宴时,八仙各显神通,用石头变出了一张石桌,这就是后来的八仙桌。
客家人对八仙桌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相信每张八仙桌都有一位“桌神”,需要尊重和照顾。因此,在使用时有许多规矩要遵守,比如不能放衣服、特别是女人的衣裤,小孩子不能坐上去,不得用棍子敲击或利器划伤等。这一切都体现了客家人的文明礼貌,以及他们对祥和和礼仪的追求。
在节庆喜庆之际,如春节、端阳、中秋以及结婚、满月、做寿、乔迁等重要活动中,客家人会特别地安排摆放八仙桌。在这些场合下,规矩更为严格,比如横摆或直摆,还有首席首位的安排,这些都是传统习俗,也反映了客家社会结构中的尊老敬贤。
然而,在现代社会,一张传统的圆形餐厅(圆新坟宴)已经成为主流,而像我们这样讲究过去规矩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但对于那些仍然坚持传统的人来说,每一次使用这张简单而又充满历史意义的小方形木板,就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与故事的地方,那里不仅只有食物,更有爱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