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之知,本为鼠窃之备,大盗至则并挈而去矣。田氏篡齐,以私量贷公量入,看左传所言,便是借圣人之法以济其盗贼之谋。战国之时,大抵如此,故庄子以此喻之。
尝试论之。世俗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逄斩,比干剖,苌弘胣勑纸反,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於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 之有也。
由是观之一善人不得圣人 之道不立,而跖不得圣人 之道不行。此文说得太过了,不必多讲。但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确实很精彩,它提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和洞察,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庄子的语言风格独特,将哲理融入到寓言和比喻中,使得文章既富有哲学深度,又生动活泼,是一篇值得细读、细思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古代政治与历史的批判,以及对于“好知识”与“真正智慧”的区别的探讨。这都是一些非常深刻的话题,让我们在阅读时能够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追求知识的态度。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话题。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继续解读或者分析其中的一些具体点,让我们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