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经》中,元始天尊通过《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记录了其说法之时,一同至的十方无极天真大神和各国男女倾心皈仰。他们如细雨密雾般涌来,数量繁多,以致于国家土都偏陷,不可禁止。于是,元始天尊悬挂了一颗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距地五丈高。他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将十方无极的至真大神和无数众生纳入宝珠之中。
据陈碧虚《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这颗黍米宝珠象征着清虚之体和百谷长,因此能包容一切,而不累及其他有物。此处离地五丈,也即是远离五欲的境界。元始开示法教,有时表现为端坐寂静,使万物归根;有时则以变化威灵,使人们慴伏。这表明了元始的神通自在与应变无穷。而他将天人的智慧纳入此小小的黍米之珠,便显示出了它不可思议的大能。
道教视元始天尊为虚无大道的根本,他常被描绘为手持黍米宝珠。在内丹学派中,这颗黑色的珍贵黍米常被比喻为丹母——宇宙本源中的原型。在《悟真篇注》里,陈致虚解释说,这一真炁凝聚成一颗小小的黍米,是真正的一切开始。而仇兆鳌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圣人穷神索隐”,寻找宇宙间最原始的事物。当太阳初动,它孕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太乙炁,再次孕育出一个像黍子一样的小球,即“赫然光透帘帷”的璀璨瑰玉。
从科学角度看,我们知道宇宙曾是一个紧凑的地球状体积,然后发生爆炸扩张,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如果我们将这个过程想象成从一个非常微小且集中的地方展开,那么这种观点并不难以理解。这也符合科学理论,其中提到的原子核、中子、质子的密集程度与质量,以及它们由更基本粒子夸克构成,都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当我们谈论到了道教中的“黍米之珠”或是科学中的初期宇宙状态,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共鸣,无论是在形象还是哲理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