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年,一位少年在杭州妙智庵出家,法号“道衍”。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他,没有继承祖父和父亲的意愿,做一名郎中,也不愿在江南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行商座贾,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似乎对功名取仕也无多大兴趣,佛学的慧根使他年少结缘,遁入空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此时的道衍已经是禅宗高僧,他开始以“出世”的眼光思考“入世”,重新思考并开始改变自己的道行。风声雨声诵经声,在这历史交汇之际,他遇到了袁珙相士,并被推荐给了朱棣。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下,他们共同探讨着天命与人心之间的关系。
1382年,当马皇后去世时,不仅各地藩王都要为她诵经修佛,还有个特别的人物——姚广孝。他是一位深通阴阳五行、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大师,对于朱棣提出的问题——民心不在我这一方,我如何起兵?他回答:“重天道,无论民心。”同时推荐袁珙和占卜师金忠,让朱棣掷下三枚铜钱,以卦象观测结果,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燕王要当皇帝了。
1402年,在南京登基后的朱棣改元永乐,但他的心里并不长乐。他一直挂念着曾经分封的“龙兴之地”,如同燕子的物候归来。1420年,在一片争议声中,他决定迁都北京。此举虽然违背了祖制,但为了正视听、顺承天意,都城效法天道,这次迁都成为了他的必然选择。
紫禁城首先通过阴阳五行构建出了紫禁城的人伦格局,《黄帝宅经》记载:“夫宅者,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明代北京城,最能体现从人伦到天地之间的阴阳奥秘,由外至内,从外坛庙——中城廓——内宅院三层天地阴阳格局形成。
尽管元朝势力退缩到草原大漠,但剽悍气息仍然不可小觑。北部两道城门分别为德胜门和安定门,而南面由永定门、右安门、三点一线形成京都防卫意向。德胜出征,再回安定,从此成为北征军队必由之路,如同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一样,从这里开启战争征途。
贵为天子,有前朝三大殿显示立于天地显赫王权,有后寝后三宫则是男女室闱隐秘。这三个殿堂中的奉天殿、华盖殿与谨身殿,更是表达了权力更替之后依旧奉祀承运,与南京宫殿名称一致,其实也是朱棣的心境写照。华盖星象征孤傲冷寂,也是帝王华丽伞盖,在高处不胜寒上的必须谨慎节用体恤百姓。但遭雷电击毁,又不得已求解,最终还是因为迁都变故而遭受神罚。
嘉靖皇帝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以示择中而王。而清朝顺治更名太和、中和保和,则对文武兼治也有所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交泰宫”成了整个紫禁城最重要的地方,它既代表男性力量又包含女性柔美,是乾坤交融的地方,也是万物生成的地方。这一点被乾隆非常清楚,因此将印章藏于其中,可见其重要性。在建筑上,它单檐四角攒尖正方形,上覆渗金圆顶,即便在《交泰殿铭》里乾隆也说过:“象取天地”。
最后,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古代中国政治与文化结合的小故事,其中涉及了一些哲学思想,如老子的道德经,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如明初政变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展示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使是在变化莫测的地球上,那些追求稳定的生命(包括人类)总会寻找一种方式来平衡他们周围世界的一切变化,用以维持自己存在下去所需要的一种秩序或宁静。如果我们把这些放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每个人都会寻求一种方法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环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安全,就像那位叫做“ 道衍”的少年一样,将他的内心世界带到了每一个角落,让那些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得无法捉摸的事情变得可见。我想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