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口义卷之十二弘一法师大彻大悟于自然中的智慧句子

弘一法师在探寻自然的奥秘时,曾有所悟:“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肩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檐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他深刻地认识到,当我们以狡猾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为那些更大的贼做准备。

他进一步指出:“世俗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他的问题触及了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即使拥有最高层次的知识和智慧,是否能够免受诱惑成为一个“大盗”?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如齐国被田氏篡夺,以及其他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他展示了如何利用圣人的智慧来达到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共同利益。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接着,他引用庄子的观点,用譬喻和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妆撰一段譬喻,自为奇特”,并提出,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那么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会落入“偷窃”的行为中。

最后,他总结道:“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那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这里,“唇竭则齿寒”意味着如果人们只关注自己的一方,不顾他人的感受,就会导致关系恶化。而“鲁酒薄而那郸围”则形象地描述了当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但却无法避免外界干涉的时候的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难逃被动用的命运。而“掊击圣人”则是指摒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以便专注于短暂的小利益,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混乱。

弘一法师通过这些深刻的话语,让我们反思在追求个人成功和幸福时,我们是否应该牺牲掉与他人相互依赖、共享财富和资源的情谊,以及对于共同目标的承诺。这正如庄子说的那样,只有摆脱这种狭隘的心理,将自己的能量投入到更高层次的事业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并带给世界更多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