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道士和普通百姓都渴望过上太平安定的生活。明智的道教学者们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个人修炼和撰写著作来表达这一愿望。醉仙谭峭及其著作《化书》,正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谭峭(字景升),泉州(今福建)人,其父谭洙曾任唐国子司业,乐善好施、接济贫人,在地方上颇有名声。从小聪明好学,经史子集、典章故事,无所不晓,小小年纪便博得“神童”雅号,在邻里乡党间广为流传。
后来,他对“五经”、“四书”了如指掌,但父亲让他应进士考试,以便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却不服从父亲的意愿,不愿走官途,而是独自研究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等道家书籍,并能过目成诵,说个头头道来。
有一次,他对父亲说要去游历京城附近的终南山,其父只好同意了。待他游历北方多座名山之后,他决心不再回家。这次离开,让他的父亲十分担忧,便驰书责问令其回家。他就回书说明求仙学道:“茅君划为人子,亦辞父学仙,我峭慕之,冀其有益于父母。”这样的坚定立志,最终让他获得正式出家的机会。
在嵩山深处,他专精吐纳、胎息、导引之功和辟谷养生之术。在十余年的苦炼中,他达到了高层次功夫,不食人间烟火,只靠采晨露仙药与松饵维持生计,使嵩山师尊大为满意。
谭峎在嵩山出了名,有时以酒为乐,即使醉醺醺地,也象腾云驾雾般无所不能。在中夏季节穿乌裘大衣,在冬季身披绿布衫,有时几天躺卧风雪中不饮不食;人们当他是冻死了,却不知何时起身,这种超凡脱俗的形象,让人们难以捉摸他的真实身份。
其父派遣家童到嵩山寻访,一年四季不断捎带衣服和钱帛。但每次得到这些物品后,他都会高兴极了,然后又拿出这些东西帮助需要的人,再一次空手归来。这一连串奇特行为,让周围的人困惑,但也深受感动。而对于那些质疑他的行为有人来说,是疯狂,对于另一些,则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表现。当有人问及此事时,他只是意味深长地回答:“你能看着盗贼偷你的东西,让你受牵累;没有穿衣没有吃饭,这本就是没有忧愁呵!”
随着时间推移,当他的金丹炼成功后,就隐身潜化,这样的能力让所有的人敬畏三分。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衡山还是青城山,都留下了一段传奇性的足迹,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