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传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以幼而好道、志慕神仙著称。《黄庭经》分三十六章,其思想深刻,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理论,为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唐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姚生被贼寇逼迫,一夜之间坠入枯井中受伤。在绝望之际,他依靠平日诵读的《黄庭内景玉经》,经过几天的默念,不仅身体逐渐康复,还吸引巡游兵注意,最终被救出井中。这段奇迹般的事迹见证了《黄庭经》的强大力量和姚生的坚定信仰。(事见《道教灵验记》卷十二)
二、茅山马朗宗师敬奉上清经法验
马朗(404-?),浙江东剡东关人,以履信行义闻名乡里。听闻杨羲等得道事迹及盛传上清经法,他将家迁至茅山附近,并收藏真經于静室中。他与堂弟马罕共同敬奉宝书,用心侍从焚香供养,使家境益盛。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朝廷敕令马罕将所敬奉之上清經送至建康交付陆修静,使其得以流传世间。(事见《茅山志》第八卷) 马朗是茅山上清派第五代宗师,被封为上清仙卿保真先生;马罕则是第六代宗师,被封为辅正先生。
三、路时中在茅山获道经秘符验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赐福良辰之夜,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在室内炼养突然闻到异香,当即出现祖师金光梵气对他说话,说自己曾在吴地赵升身份修习于天目山,将秘符藏于句曲峰顶。路时中遂前往取书,并在峰顶发现石函一帛书一卷,这部书后来被整理为二十四品,用以指导好友们修行。(事见《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卷二)
四、何 道璋遇上的 清诸经验
何 道璋在阆州天目山建立了一座新的道观并重新栽植花木后,不久发现石岩下有一盒子,其中装有七十余卷新旧如新的 《上清大洞真经》,这些珍贵的文献后来成为他修行的重要参考物资。此外,他还梦到了神人告知自己必须专心修行才能得到成就。这段故事展现了何 道璋对 上 清 经 的尊重以及他对于达到精神境界的渴望。(事见《道教灵验记》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