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仅承认孔子的78代天黑有灯下雨有伞道教文化中的慈悲之光照亮社会的安稳

又是一年七夕节!在这特殊的时期,往年被商家炒热的“中国情人节”似乎变得冷清了许多。朋友圈里少了秀恩爱的文章,微博上少了促销宣传的消息,甚至很多单身的人也不再在这个日子中抱怨爱神……一时间仿佛大家都开始变得温柔起来。在这艰难岁月中,能够得到一份现世的安稳,这就已经是上天给予的恩赐了。

我们终究舍弃了太多向外求,而开始回归到内心深处那份安然。或许,这才是信仰带给我们的意义,使每一个平凡众生在面对人生无常的时候,都依然有着坚定的力量。

我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夏天因为酷热难以入眠时,我爷爷奶奶会提前把房顶打扫干净,再洒上水消除热气。待到夜风微凉时,他们会铺出凉席,让我吹着自然风听她讲述从更长辈那里口口相传的小说:王母娘娘家的七仙女下凡嫁给董咏,还生下两个孩子,但后来王母娘娘不同意神仙与凡人一起生活,就带走了七仙女。董咏只好挑起扁担,一边装载一个孩子,骑着老牛追上了天。王母娘娘怕董咏把七仙女带走,便用头上的发簪划出了一条银河,将董咏和他的妻儿隔绝于人间。此后,大约是王母娘娘心软,或是两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众生,她们允许他们一年见一次,只要是在七月初五鹊桥相遇;但到了十五,又要分离。这便形成了一种永恒的情感象征——牛郎织女,每年的这一段时间,无论何处,他们总是在想念彼此。

每当七月雨季降临,我们都会认为那是牛郎织二人的眼泪。我不理解为何他们总是不停地哭泣。但随着年龄增长,我明白过来了,那些事物和感情让我们痛苦却又无法割舍,不愿放手,即使它们早已不再属于我们。当我不能再回到那个破旧屋顶上乘凉,也不能听到爷爷奶奶摇蒲扇的声音讲故事,我终于理解为什么牛郎和织女能坚守一年只为了短暂的相聚,以及为什么王母非要阻止他们。这并不是因为仙凡不能相爱,而是我自己对于那些事情既渴望拥有又害怕失去,因此即使得到了也很容易感到悲伤。

道教中的祖师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宇宙一样广阔,与道合一。但人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需求,从而产生“独尊”的想法。一念之转,便产生无尽欲望。而《清静经》指出:“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人们通常失去了衡量自身需求与妄念之间界限,不管自己是否沉溺于爱河,我们都不自知。

吕祖的一顿黄粱饭足以让我梦遍整个生命苦乐,所以他决定修行。我虽然没有吕祖那种修行福报,但我也通过不断经历生活中的挫折、喜怒哀乐、名利权位、贫富荣辱等劫难,以此来体悟修行之理,并逐渐明白一些基本原则,最终达到一种超脱状态。

皈依是一个重要步骤,它涉及身体、心灵和意识。当你将自己的意志外放至世界的事物时,你就会物化你的身心。如果你无法守护自己的精神,你就会迷茫且难以自省,如南华祖师所梦到的蝴蝶境界那样困惑。你必须迎接社会对你的冷漠与嘲笑才能证成自己的道果逆潮流而行需要勇气,更需要对众生的悲悯,因为看到他人的痛苦而发出慈悲的心思。

如果缺乏这样的温暖支持,那么修行就是学习如何温柔地面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这个充满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彼此间连接点,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灯光照亮别人的道路,有时候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手,可以改变一切。如果缺少这些温柔,那么我们的存在就显得苍白无力。而最后,请愿祈愿那些在星空中孤独徘徊的牛郎织女未来能减少眼泪;同时,也祝愿所有人类之间能多一点关怀与团聚。大道慈悲,是应有的真情实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