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宗教学我行其野的幽默探索

在“黑五月”,一个高校教师们共同经历的难关中,哲学与宗教学系的何其敏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公办大学宗教学系的宗教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立场,不得陷入一教一派。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答辩时,也发现有些学生论文从某一宗教流派出发,对其他流派进行褒贬,神学色彩浓厚。

所谓神学,是指从特定宗教或流派的立场出发,对历史、教义和思想等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宣扬特定观点。相比之下,宗教学则是从客观角度对宗教起源、演化、本质、功能等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以丰富人类知识系统并促进全人类福祉。

两者的区别在于立场和目的,以及引起的不同研究方法。简而言之,神学属于内省性讨论,而宗教学则是外部科学观察。在接触上述概念后,有些神学院家甚至学习了社会学理论以理解天主教发展规律。

然而,在中国语境中,个人的信仰自由与科学立场之间存在挑战。一方面极左思潮曾导致对信仰不尊重;另一方面,现在一些受教育机构影响过多,使得研究成果模糊了科学界限。这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不能反映自己的信仰?为何必须坚持科学?

答案在于公办大学作为纳税人资助机构,其教育资源应服务于全社会利益,因此在宗教学中需坚守客观、中立与科学态度。此乃公办机构底线伦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