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宗教组织的三多现象晚上念九字真言不能念社会反响热烈

在美国,宗教信仰的普及率极高。据2007年由“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3%的成年人声称自己有宗教信仰,这一比例远高于许多其他国家。相对地,只有16.1%的人不属于任何一种宗教,这包括了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对宗教持中立态度的人。此外,还有一些人拒绝回答关于自己的宗教归属问题。

美国拥有众多不同类型的宗教和内部分支。这一点可以被称为“三多”现象,即美国存在大量种类繁多的宗教组织、内部派别众多,以及各种各样的协会。几乎所有世界上已有的主要宗教都在美国找到其信徒群体。如果按大类别来分类的话,大约有78.4%的成年人是基督徒,其次是犹太人(占1.7%)、佛教学者(0.7%)、穆斯林(0.6%)和印度主义者(0.4%),而其他较小型或少数民族的信仰则分别占到1.5%左右。

每个主要的大型宗教内部也存在着大量不同的派系。在犹太人的社区里,有革新派、保守派、正统派等;佛学界则分为汉传、中传和藏传三大流派,并且还有禅修、净土法门等各种不同的学校。而伊斯兰也有什叶派与逊尼派之分,而印度主义则因供奉神灵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尽管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成人自称是有信仰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所归属的是罗马天主公会、新 testamentist(新约圣经)以及东正公会这三大传统中的一个。这些内部还包含着诸如摩门 教与耶和华见证人的极端或异端形式。此外,还有希腊东正公会与俄罗斯东正公会等更具体的小组划分。

对于基督徒来说,他们的情况尤其复杂。在过去五百年的历史中,一些著名的基督团体形成了,比如路德安立甘长老卫理浸礼圣洁等。但每个这一类又进一步细化出更多不同的小团体,如南方浸礼美利坚浸礼保守浸礼长老会福音长老韩国长老各自分享自己的神学观点祭仪习俗组织架构机构设置领导体系社会政策倾向等,其中有些分歧甚至难以调解。

虽然有些成员个人选择转换加入另一个团体,但任何个人或社会集团都无法强迫这些不同团体合并,也无法在神学上统一起来,更不用说共同举行祈祷聚集了。这种情况导致人们基于《圣经》的理解差异而独立自主地结合起来,每个团体维护自身特定的解释,不得不各自发展独特性质,同时学会接受并欣赏他人的真诚理解,从而实现美好共存。

此外,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主流”的基督团队人口日益减少,而福音运动却持续增长。“皮尤研究中心”发现,主流基督徒只占总人口18.1%,而福音运动者的比例达到26.3%,另外一些以非裔为主导的地方性基础设施也被统计进去,可以看作是福音运动的一部分。不过,由于它们之间在神学上的立场以及社会政策上的差异,让福音运动参与“协进会议”,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非正式机构拒绝参与任何官方认可的事务,也有一些独立性很强的小组拒绝加入任何形式的事业协同工作政府没有干预权力,而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即便存在千百个不同的组织,它们依旧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因为它们忙于彼此竞争与劝诫从而保持社会稳定和谐。而这种状态恰恰符合亚当·斯密1776年的预言:只有允许很多种族才能避免冲突,在竞争中达成共识,因此没有必要政府介入管理。而这样的现状也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典范例证,同时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心理平衡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