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道士与起义军领袖,字灵秀。出生于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后世族之一。其叔父孙泰受杜子恭为师,继承其道法,被人敬信。东晋官员孔、桓、周等都尊敬孙泰。
在王恭之乱爆发时,孙泰以讨伐王恭为名私自聚众准备起事,但被司马道子父子诱杀。孙恩逃往海岛,与数百名信徒相聚,誓死复仇。在民心骚动的背景下,孙恩率众攻克上虞、破会稽,并杀害内史王凝之。此举激发了八郡人民响应,使得会稽八郡沦陷。
孙恩自称“征东将军”,建立官职,并号称“长生人”。他请求诛杀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但遭到东晋政府拒绝。在这期间,全城戒严,而妇女们为了不让儿童成为战乱中的牺牲者,有些甚至用囊袋盛着婴儿投入水中,以此表达对未来希望的坚定。
随后,谢琰率重兵讨伐,在隆安三年十二月击败并杀害许允之之后,又向钱塘江推进。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一场大疫流行使得义军给养困难,同时大量士兵死去,最终导致了起义失败。
在最终的一次战斗中,当临海失利后,孟艳选择自沉海中,其信徒则认为他成为了水仙,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追随者的殉葬行为。这场由五斗米道所领导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动摇了封建统治,也促进了天师宗教的发展和改革,对南北朝时期宗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