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庆,字伯祥,道号洞真子,以其高洁的修行和深厚的学问闻名于世。他出生于宋朝的一位官员家庭,从小便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智慧。年轻时,他放弃了世俗的享受,投身于道家和佛家的研究,并在终南山拜师学习。
他的师父是当时著名的道教大师马丹阳,在金莲堂接受了系统的修炼指导。随后,他又前往平凉参见另一位伟大的道教领袖崔羊头。在陇山龙门洞,他遇到了他的第三任师父丘处机,这一转折点对他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丘处机的大力推荐下,于善庆被选为全真七子的代表之一,与蒲察道渊并肩前行,他们共同探索着人生的奥秘。在此期间,他还隐居陇州吴岳凿洞而居,并多次往来燕京与王处一交往,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了全真七子中除郝、孙外五人的共同象征。
泰和三年,当地官吏保荐他为“冲虚大师”,这一荣誉标志着他在道家中的地位得到了官方认可。而泰和五年,他再次访问栖霞,与丘处机重逢。此后不久,又奉命返回关中,但未能抵达,因病去世。遗憾的是,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作品《洪钟集》能够传播开来,为人们带来启示。
尽管如此,于善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更有丰富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人生至真的追求。这份精神财富,将继续激励后来的每一个寻找内心光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