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辩论大师庄子不喜欢辩论。这是因为庄子和辩论大师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俗世之人观察世界看到的是表面现象,而庄子则是站在无限高远的角度,用道的视角,像镜子一般如实反映事物的本质。 俗世之人认为的彼此对立、是非荣辱,在庄子看来,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彼此对立、是非荣辱,都是出自于人的内心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来自于人的内心,是偏于一私、拘于一隅的。如果我们读到后面的《秋水》篇,看到庄子写河伯在秋水泛滥时候,觉得“天下之美尽在己”而洋洋自得,但当他到了汪洋大海的时候,这时候才觉得天地之无限,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因此,我们可以把拘于一己之私的井底之蛙的心态,叫做“河伯型”心态。 在上一节,庄子指出,人类喜欢辩论喜欢判定是非,不喜欢以一种更为宽广、高远的人生观去理解事物,这个事情毫无意义,也无法探究事物真正的本质,而唯有用“莫若以明”的视角,从开悟者的高度站出来才能洞彻事物的一切真相。 在这一节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从开悟者的视角来审视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利用先秦名家的“白马非马”和“指之非指”的讨论,以此进一步阐释概念与事物之间复杂多变的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思考,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人们常常陷入对于彼此不同观点或行为进行评判和争议的情况,以及这种状态如何限制了我们的能力去深入了解并欣赏周围世界中的丰富多样性。
最后,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个新的可能:如果我们能够跳脱出那些狭隘的心理局限,将自己的认知提升至更加超越一切个人偏见和情绪反应的地位,那么这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将怎样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
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个空前的领域,那里,没有分歧,没有争执,只有永恒且完美的一体化存在——即便是在繁忙喧嚣的大社会中也能找到那份宁静与平衡。
正如我所言,“天地一指”,万千生命只是一匹奔腾不息的大马。但愿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思想,都能引领着你走向更高层次,一步步接近那份最终解脱一切束缚——真相。在那里,你不会再被虚幻界定的束缚;你会发现,每一个瞬间都蕴含着宇宙万象般丰富多彩的事实。而这,便是我想要分享给你的秘密:从开悟者的手笔所展现出的宏伟图景,是关于如何看见、如何理解、以及如何拥抱这个世界每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