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啮缺问於王倪,四问而四不知。〔疏〕四问而四不知,则《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若忘知,故以此义而为篇首。《老子》云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者也。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疏〕蒲衣子,尧时贤人,年八岁,舜师之,让位不受,即被衣子也。啮缺得不知之妙旨,仍踊跃而喜欢,走以告於蒲衣子,迷王倪之深义。
蒲衣是方外之`大贤,大于忘言至道,无知亦久,有虞氏不及泰氏。但世事边耳,不足述。大逃者,无逃,有夷险世,因名未尝,为胜负何有邪?
有虞氏,其犹臧仁,以要人得人,而未始出於非人。不入乎是非域,所以绝於有虞世。此理深矣,如烛照天下,是非成败何足挂齿。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汝?〔疏〕肩吾接舆已具前解。日中始,即肩吾师也。当时汝师有何教示,此语发问故也。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1,一切众生皆能听从,不敢不化诸矣。这正如用仁义导俗,用智慧经纶,不待命令,便自然如此。这就是所谓的“顺其分内”、“确其事”,即使他不能理解,也不要强迫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圣人的治国哲学,他们主张“无为”的方式来统治国家,这种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放纵,而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它要求领导者能够洞察万物的本质,并且能够让民众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从而实现了最完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因为人们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欲望来做出正确选择。而这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那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平等地发展自己,同时又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角色,从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和谐稳定的世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持个人自由同时,又维护公共利益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古代圣人的智慧,将他们提出的原则应用到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复杂场合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放手,让事情自然发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为”——一种既高尚又实际可行的心态改变,对于提升我们的整体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