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养的道家高人老子

老子,国家养的道家高人,创始人与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以朴素辨证法为核心,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互有争论)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后世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老子的生活在春秋时期,他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与孔子周游列国时向他问礼。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相传他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这就是今天所说的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旅游景区。老子的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在仍存有他的墓地。

老子的思想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他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其思想被庄子所继承,并与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在道教出现后,他被尊为“太上老君”,并成为第十八个化身;从《列仙传》开始,他就被尊为了神仙。

由于翻译语言众多,《 道德经》的版本超过一千种,使得它成为了翻译次数最多的中国书籍之一。他的理想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而民至死不相往来”。他认为宇宙万物由“道”演变,“道”既是客观自然规律,也具有永恒意义。而他在书中提到的朴素辩证法,如事物具有正反两面的特性,以及对立转化等,都体现了他的深刻见解。此外,他还强调对于社会问题如税收过重、求生欲望过大等进行批判,同时提出了天下的运作方式应采取损益平衡原则。

尽管历史上的关于老子的许多细节存在争议,但现在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同李耳即是真正的 老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2000余年的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