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啮缺问於王倪,四问而四不知。〔疏〕四问而四不知,则《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若忘知,故以此义而为篇首。
《老子》云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者也。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疏〕蒲衣子,尧时贤人,年八岁,舜师之,让位不受,即被衣子也。
啮缺得不知之妙旨,仍踊跃而喜欢,走以告於蒲衣子,迷王倪之深义。蒲衣是方外之大贤,大贤达忘言之至道、理无知而固久,不可及矣。此非所以述世事,而欲使群生皆能自化,以自然成就,无待于教诫。
有虞氏与泰氏,其犹臧仁与要人耳;一则求其仁,有则求其义;二则求其礼,有则求其法;三则求其文,有则求其武;皆在于己出,用以为度,而后可以和谐相处,此乃圣人的治世方略。
然而,如同肩吾见狂接舆,对彼等的治世观念持怀疑态度:“日中始何以语汝?”(你今日才知道吗?)肩吾回答:“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1”,即用自己的智慧来引导百姓,以仁义作为根本,这样的人谁敢不听从?
但狂接舆认为这是欺骗,因为“虽有所出,却失去了本真”。他认为治理天下如同凿海挖山一样,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工作,只会导致更多的困扰和损害。而真正的圣人,不会去干预或控制万物,他们只需顺应自然法則,让一切按自身的本性发展,从中获得平衡与和谐。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看似高明的手段视为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应该追寻一种更深层次、更本质的理解——那就是尊重每个生命和事物自己内在的一切,可以自动完成的事务,让它们自由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天下的和平与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放弃那些试图通过强制手段改变世界的手段,而是选择顺应自然规律,把握住这一点,就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正是我们追寻着的一种生活哲学——让一切都按照它自己的方式进行,让世界变得更加完美、充满活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得到满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并不需要强加给别人的指导或指令,只需要信任他们内在的心灵指引,就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悟透了天道规律的人”的智慧所在,它超越了简单的地球表面的纷争与挑战,更是一种对宇宙本源力量深刻洞察的心灵觉醒。这份悟解不是通过学习书籍或者接受教育来获得,而是在生活中的每一次体验中逐渐积累起来,与时间一起沉淀成为一股力量,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使他们能够继续前行,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思想,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追寻着的一个梦想,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合作共赢的地方,那里,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又互相依存,每个行动都是为了共同进步,为的是构建一个没有界限、没有冲突的小小天堂。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那么未来的世界一定会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