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名言警句:复自然本性,弃仁义枷锁——读《庄子·马蹄》
张永祥 《马蹄》开篇即言马之本性:食草饮水,奔腾欢悦,活得悠然自得,颇具风骨。伯乐一来,从此汩没性灵。庄子用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幅真实到近乎残酷的伯乐治马画面:“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 之、驰 之、骤 之、整 之、齐 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荚 之威,而 马之一死者已过半矣。”马儿身上遍是伤痕,死者过半,将受尽苦难与折磨的幸存者,也只能在鞭子的下和车套中苟延残喘,不免丧失尊严的余生。而这一切,只为伯乐的一句“我善治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又如何考虑过其他生物的喜怒哀乐,更何况其他生物所承受境遇多么不堪?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常以万物为我而生,用万物为我所用自居。即使善于识马的伯乐也不能适应自然界中的天赋秩序,而是以“我善治”使用暴力,以使动物驯服而为我所用,以使动物丧失其天性的自由,使它们成为奴隶般生活于牢笼中。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事情!人们总是在追求着“文明”的进步,却忽略了那些真正珍贵生命自由与尊严。
韩愈因感士不遇知音,对世人的状况表示惆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虽有名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駙 死於糟枥之间,不以千里稱也。”这里面的问题在于,即便能找到那位识得千里的伯乐,那些被发现并被迫服从的人或许将会失去它们原本天生的个性和自由,因为人类总是在追求强大而高效,无视生命本身价值。
这样的情况正如徐悲鸿笔下的那匹未曾受到束缚的大型野兽,它们任意奔腾,在草泽间游走,没有任何羁绊,没有任何压迫,让人感到既壮观又令人深思。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最原始最纯净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是不受外界影响,不受社会规范控制的情感,是人类深植内心但却容易被遗忘的情感。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理想状态似乎很难实现。当我们试图通过教育或法律来约束人们行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限制他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努力无意义,只不过需要更加谨慎地思考我们的目标是否真的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以及我们的方法是否能够真正促进这种平衡。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没有争斗,没有欲望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安静地生活,他们对待自然充满敬畏,与周围环境融合共处。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社会结构化管理与竞争激烈环境下的人类存在方式。在这样的理想世界,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且不会因为他人的需求而感到压抑或痛苦。
但当我们沉浸在这样的幻想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非常远离现实的情况。虽然每个人都可能向往这样一个地方,但它不是目前我们的生活条件允许也不太可能实现。不过,即便如此,它仍然是一种希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一种让人心灵得到宁静与平衡的小小避风港。
卢梭说:“野蛮人所以不是恶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这句话提醒我们,有时候简单直接的心态比复杂繁琐的心智更接近真理。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地球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那些古老传统,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文化意义的事情,因为它们往往代表了某种更基本更纯粹的人类情感和愿望。
最后,让我们回归自己的内心寻找那个一直隐藏在尘世间的声音。那声音告诉你,你应该做的是什么,你该如何行动。你听见吗?那声音轻柔且坚定,它来自你的内心深处,是你对自由与真相最深切呼唤。如果你愿意聆听,并勇敢地走出舒适区,那么你的旅程将会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将带给你无限启示和成就。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