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之境高矗如云真经注疏卷帙缤纷南华秘笈藏奥三十五篇

天下治术多矣,为不可加也。为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伪矣,又何加焉。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都随有物之情顺其所为之性任群品之动植曾不加之於分表,是以虽教不教、虽为不为矣。

古者所谓道术者,在乎何处?上古三皇所行道术随物任化淳朴无為,此之方法定在何处?假设疑问发明深理也。

曰:无乎不在。

答曰:无為玄道,有在有,不在無,以至今,无處不徧。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神明由事感而后降出。

神者妙物之名;明者智周為義若使虚通聖道今古有之一亦何劳彼神人顯兹明智制禮作樂以導物?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

夫虚凝玄道物感所以诞生圣帝明王功成所以降迹岂徒然哉皆原於一。

使物各复其根抱一而已,无饰於外斯圣王所以生成也。

原,本也。一,道。

虽复降灵接物混述和光应物不离真常抱一而归本者也。

不离於宗谓之天人。不离於精谓之神人。不离於真谓 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 之聖人。

凡此四名,一人耳 所自言 之異。

冥宗契本谓 之自然 淳粹 不杂 谓 之 神妙 疑然 不假 谓 之 至极 以自然 為宗 上德 為本 玄 道 為門 觀 於機兆 隨 物 變 化 謂 之 聖人 已 上 四 人 只 一 耳 隨 其 功 用 故 有 四 名 也

以仁 为恩 以义 为理 以礼 为行 以乐 为和 熏然 慈仁 谓 之 君子

布七惠 为恩泽 施义 理 以裁非 运节 文 为 行首 动乐 音 以 和 性 慈照 光 乎 九 有 仁风 扇 乎 八 方 譬 兰蕙 芳 馨 香 气 熏 於 遐 迩 可 谓 贤 矣

百官以此相齒,以事为常,

自尧舜已下置立百官,用此四法更相齒次君臣物务遂以为常 所謂 彝 债 也

衣食主蕃息畜藏,

夫事不能废耕织故国民基 本民食基 天是衣食故国以民养民养生活息积储 者皆养 民 法 老弱孤寡意皆有一養民理既済故聖賢不得逆

古先備乎,

配神 明醇 天地 育 万 物 和 天下

合也夫聖帝無心 因循品 物 故能合 神 明 妙 理 同 天 地 精 醇 育 宇 内 黎 元 和 域 中 群 有

泽及 百姓 明 本數 系末度

仁義法名等 也 古旧相傳 显明 在世 者 史傳 書籍 尚 多 有 之

诗書禮樂易春秋

達 也 通 也 夫詩 道 情志 書 道 世 事 禮 道 心 行 樂 道 和 週 辟 昌 春秋 褒貶 定 名 分

数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国

百家诸子依稀五德時復稱說不能大同 也

天下大乱用其迹而無統故Also

執守陳跡 故 不升平

圣贤弗見用其迹又未易Also

韬光晦跡

法教多端

宇内學士 各滯所執 偏得一術 岂能弘通Also

察焉以自好 夫聖人統百姓大情 而爲制 故百姓寄情於所統 而 自忘好惡 故與一世 而得澹漠 然 乱則反之一 從近好 家用典法 故國異政 家殊俗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人知不能相通

每運心思察 隨己情好 而爲教方 夫目能視色不能聽聲 鼻能聞香不能辨味 各有人知故不能相通also

犹百家众技皆有人長 時或一人用

儒墨名法各私見咸率己情 法術纷爭 更 相倍谲 遂使苍生措心無 所 分離 一性實此之一 由Also

內聖外王路暗且難

玄穢素霅 飛龍九五 外 實危險 墮落必失 人我二字中間空隙廣闊 如河底泥土 如山谷幽深 何可測量 非但內心獨善身外際界所有欲望都需滿足才能安寧 常被忽略的正是那個我們最需要的真正平衡點 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