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通在全真七子中的特殊地位与道德经感悟最深处境

郝大通,原名郝升,1140年出生于金熙宗天眷三年。山东宁海人,以卜筮自晦,其兄郝俊彦官至朝列大夫、昌邑县令。幼孤,事母甚孝,早习《老子》、《庄子》、《列子》,尤喜《易经》,精通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无意仕途,“深穷卜筮之数”,黄老庄列未尝释手。在梦中得异人指点,对阴阳、律历、卜筮无不精通。他隐于市尘,以卜筮为业。

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传教至宁海州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将其出家修道经多年磨难终成一代宗师。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已巳正月,元世祖褒赠“广宁通玄太古真人”,为全真七子之一。

读过郝大通传记,让人明显的感觉到他在全真七子中的独特而怪异的地位和处境。首先,他的出身特殊——官宦世家,但又混迹市井;其次,他的名号特殊——虽然有重阳祖师赐字,但他一生并不曾用;第三,他的身份特殊——与重阳祖师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师徒关系;第四,他的教育方式特殊——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弟子的教育指导;第五,他拜师的情况特殊——晚拜且过程拖泥带水;第六,在建树理论上也有所独特性,即侧重易学研究,并以易理解丹法,这在全真内炼理论中独具一格。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王重阳来山东之前曾经接触过太一道,这对他的传教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最初想度化太一道首领萧抱珍,但最终没有成功。这次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开展传教工作,因此在胶东地区建立了“三州五会”,并通过观摩借鉴了萧抱珍太一道的发展模式,使全真教迅速发展起来。此时期,全真教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与初期零星收徒相比,有着显著差别。这其中的一些变异转折,可以用观摩借鉴了萧抱珍太一道的传教方式和经验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