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斗篷风衣是用什么做的

古代斗篷、风衣功能相同,均是披用的外衣,通常无袖,也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目的是用以防风御寒。二者的区别在于斗篷的质地有多种材料,而风衣是指丝织物所做的外衣。后妃氅衣斗篷,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bó)”,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做“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高领和低领之分。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非常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还在里面衬以皮毛。此外,还有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斗篷,称为鹤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中提到:“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最初鹤氅的样子,就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鹤氅后来渐为士大夫所接受,表现为大袖、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不加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