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饰之青衫,源于《黄庭经》中道士以青色为主的衣冠。青色,介于蓝绿之间,与黑色相通,象征着生命之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方五行五色均有其对应关系,其中东方木属青,是生长与生育的象征。
在南朝刘宋时期,道士陆修静对道教服饰进行了整理和改革,将月披、星巾、霓裳、霞袖等称呼作为道士服饰,并强调保持华夏古制,不随俗变更。至南北朝末期,这套完整的服饰仪法基本形成。
明代后续发展下来的清规玄妙指出,全真派所穿的主要是青色的衣服,而紫色的法衣则专为高位官员或特别尊敬的人赐予。这一传统至今仍然被遵守,即一般信众不可以穿紫袍,只有特定的高位人物才有资格穿用。
文学作品中,“青”一词被广泛使用,如李白诗中的“云青青兮欲雨”,荀子提到的靛蓝胜过蓝草。此外,《史记》中的范睢蔡泽列传也曾提到“自致于青云之上”。这些文学作品将“青”描绘得淋漓尽致,为千古佳话增添了一抹清新与丰富。
总而言之,道教崇尚生命与生育,因此选择了代表生命之光的颜色—— 青作为其典型颜色。而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反映在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