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道象·我书法艺术》展,这次展览规模空前,名人云集,可谓是书法史上个人展的盛大之举。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和名人纷纷前来祝贺,并发表贺词。在致辞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这次的展览我们再一次领略到我书法艺术的造诣,特别是在观赏我最新的艺术创作时。我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书法界的一份闪耀的标志,与时代精神与文化的公共价值,以及书法本体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更密切的关联。我此次在太庙进行的一些作品,是向传统文化投以敬意的一种体现,也是我们领略我艺术精神的一次机会。”
我的此次书法展以“道象”为主题,作品中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易经》、《道德经》的经典内容,但我并没有用楷書或隸書等传统形式,而是用更加自由和个性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点,在范迪安院长的话语中有三层含义:一是我已被广泛认可,为书法界树立了标杆;二是我通过这种形式发挥和发展了书法本身;三的是这种形式对传统文化表示了敬意。
《道德经》作为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是中华文化和哲学精华之一。我选择将其融入到我的作品中,不仅因为它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而且也因为它深刻且具有普遍意义。但从实用角度考虑,如果人们无法识别这些字母,那么这样的作品就难以被广泛接受。如果说当年老子使用相同的手写方式来分享他的思想,他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听众。
那么,我为什么要采用一种不易被理解或认识到的手写方式来表达《道德经》的思想?让我们看看其他专家的看点。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曾这样描述:“他穿着红袜子,一脚踏满数百个汉字,如同行走于《逍遥游》、《道德经》、《心经》的古典之地,同时攀登欧亚拉美各国艺坛圣殿。”这里最核心的是说他的工作既包含东方古典,又融合西方元素,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物。
网友们对于这一点感到迷惑,因为早在80年代,我就在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过交流,并且在某美国大学任教四年时间,以讲授中国手稿为主,这种结合西方元素又保持独特性的事物,对我来说显得很自然。
最后,由于这些理由,有些批评者认为,“请让我读一遍自己的文字”,“重写一次”,或者甚至认为它们只是“小孩涂鸦”的级别,对《道德经》的尊重构成了挑战,或许他们觉得王冬龄走得太远,我们追不上,当代手稿才出现了断崖式变化。你怎么看呢?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太一智慧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