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骊山老母宫,陈圆明道长的离世,让我深感不舍。按照他的遗愿,当晚我们便将他安葬于故乡,以示对他的尊重与纪念。尽管他走得突然,没有留下遗言,但他的教诲和形象依然清晰地存在于我的心中。这次,他的去世提醒我,要像《左传》所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而陈圆明道长,在和平年代以信仰和爱国为己任,为道教文化的弘扬贡献了一生。
出生于湖北郧县的一个耕读之家,他最小的一位。他曾说祖上都是信奉道教的人,而大哥受党思想洗礼后,将租给他们的地契烧毁,宣布那些土地归农民所有,这让家人都感到震惊。但这也使他坚定了信仰。在1983年,他在武当山紫霄宫出家,一直修行至1986年才来到泰山碧霞祠。
那时,他梦到了骊山老母的托梦,并被推荐到这里。虽然初来乍到的他因腰椎病返回,但张宇正道长的一封书信促使他再次回来。他终于在八月十五日赶到,见庙门洞开却无人,却又被临潼县委部、政府宗教局领导接待考察,最终决定让他担任住持,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修行。
1998年,我成为常驻者之一,那时我第一次见到恩师,是一位精神矍铄、面容慈祥的老人。当时他正在为骊山老母上香祈福。我恳请收我为徒,他先是检验了我的虔诚与决心,然后收下我作为弟子。
恩师是一位宽厚待人的修行人,不仅以德报怨,还经历过一次毒杀未遂事件,但始终没有计较,因为只想维护团结。在社会风气恶化的情况下,有些商业势力试图承包寺院,但恩师坚守清规戒律和法律法规,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商业化。此外,他还教育我们要守清静、耐寂寞、经得起挑战,以及遵守党纪国法,使得老母殿成为了文明宗教场所,并多次获得荣誉。最后,恩师一直保持勤俭节约,为庙务筹划,从不浪费善款,这种生活态度赢得了众人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