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寇谦之和潘师正这两位道教神仙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寇谦之,新天师教主,以其三十年的驻足嵩山,开创了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传遍北方。而后继任的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则是驻足嵩岳五十年,将茅山宗风扩展至全天下;皇帝皇后甚至亲临嵩山,与他探讨道法,声名与国师不相伯仲。
然而,这两位神仙的结局迥然不同。寇谦之去世之后,其所建立的新天师道很快便销声匿迹,而潘師正则死后有人发扬光大,使其教法永远流传下去。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隋宫玄坛上的潘師正,是一位出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的赵家子弟。他自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气质:脚板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等奇特特征。他的母亲鲁氏,在信仰道教中教育他,对《道德经》了如指掌。在母亲去世后,他守墓以孝,并因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大业年间,当时的大明星刘爱道来到赞皇,看到了潘師正。当面称赞说:“除了你,还有谁能驾乘三清上行?”于是,潘師正拜刘爱道为师,但刘爱道并未立即同意,因为他知道 潘師正根器厚重,一定要走更长久的人生道路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使命。
随着时间推移,王远知将潘師正在洛阳召见,并授予他三清教法、三洞真诀等多种高深术门。在王远知去世后的炀帝时期,他继续在北方弘扬茅山宗,不仅坚决与佛教抗衡,而且还被朝廷任命为重要人物之一。最终,他回到位于江南的小镇——茅山,与其他几位同僚一起隐居修行,为的是完成自己对宇宙万物理解的一次伟大的旅程。
从此以后,每当人们提及“体玄先生——潘師正”,他们总会想起这段传奇般的人生历程,以及作为一个真正的大智者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探索宇宙奥秘和人类心灵深处最本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