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列子之谜,藏于战国时期的隐逸生活与其深邃学说之间。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以郑国人自居,四十年无人识其真面目。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并得老商氏和支伯高子的真传。在修道九年的后期,他能御风而行,游历八荒,不受世俗羁绊。
他的学说本于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清虚无为”,崇尚不竞,与六经相符。《尔雅.释诂》中记载:“子列子贵虚”,强调了达到精神境界的重要性。张湛在序言中评价,《列子》的旨在群有以至虚为宗,大致含义是:生觉与化梦等情,无所不包,但治身贵于肆仕,即使遇到水火,也可不避。
他拒绝了郑国暴虐执政者的馈赠粮食,因为坚持自己的道理,而桀纣因轻视道德重利而亡。他主张摆脱世间的名利羁绊,顺应大自然的大道,用镜喻心灵,要如同镜面般接纳一切,不存私情。
《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整理出八篇《列子》,但今本版本多种多样,有些甚至失传。今人杨伯峻先生对此进行了集释,并附录了历代注疏及序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考校辨伪。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被时间磨损后的文献,同时也激励我们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古籍中的智慧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