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性保真是杨朱王阳明也曾经历此一探索

杨朱,战国初期魏国人,以其独特的思想著称于世。他的学说在《庄子》、《列子》等先秦古籍中得以流传,让我们能一窥杨朱学说的究竟。

据《庄子·杂篇·寓言》,阳子居受教于老子前后,其待人接物大不一样,“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可见受到老子的教化后,他已经完全没有了盛气凌人的架子。

然而,与大多数“生时惨淡,身后显荣”的先哲不同的是,杨朱可谓是“生时显荣,身后惨淡。”他不如老庄孔孟那样垂名万古受人景仰膜拜,也没有著述可以流传下来。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依托于《庄子》,《列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古籍才得以流传。

今天一般人对于杨朱的了解,却仅仅局限于“一毛不拔”、“杨朱泣岐”等成语典故,而误认为杨朱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而已。事实果真如此吗?

根据《列子 杨朱篇》(又名《达生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毛不拔”的真实意义。当禽滑釐问道:“去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Yang Zhu 回答:“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这场精彩的论战显示出Yang Zhu 的观点,即个人和社会都不受损,都不能牺牲,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大治。而墨翟则主张兼爱,但这种兼爱被视为无父,无君,是禽兽行为。这场辩论展现了两位思想家的根本分歧:Yang Zhu 强调个人本位,而墨翟则倡导集体主义。

在儒家眼中,《孟子·滕文公》中就有这样的评价:“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有‘杨、墨’之言盈天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表明儒家对Yang Zhu 的批评非常严厉,将他视为极端自私的人物。在儒家的看法中,只有仁义礼智信才是正道,而不是像Yang Zhu所推崇的一切只关注个人的价值观。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直接文献记载,我们无法全面理解Yan Zhus 真实想法和立场。但通过对比其他先秦哲人的作品,可以看出Yan Zhuis理论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即重视个人生命和权利,同时强调平衡个人需求与社会秩序。他提出的贵己、乐生的概念,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变革提供了深刻思考。此外,他关于养生的理念,对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道家最早的创始之一(见: 《中国古代思想史》)。

总结来说,大多数现代读者对于Yan Zhus 学说的认识仍然带有一定的偏见,他们可能错误地将其归类为极端个体主义或自私至上。但实际上,Yan Zhuis 理念更复杂,更富有层次,它探讨了如何实现一个更加平衡且谐融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并试图找到一种既保护个体尊严,又促进社会稳定的大致方法。在这个意义上,Yang Zhuis 思想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