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序 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于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萦于怀抱,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前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采摭彭祖、李聃长龄之术,上自农黄已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乃无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号为《养性延命录》。庶补助于有缘,冀凭以济物耳。(孙思邈亦有一书名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卷上 华阳陶隐居集 教戒篇第一 《神农经》曰: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地相弊,日月并列。 《老君道经》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养也,能养神不死。神为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是谓玄牝(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天于人为鼻;牝、地也,地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于口,与地通,故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元也。言鼻口之门,乃是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若存(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 《老君德经》曰: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人欲求生,动作反之,十三之死地也)。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太厚也。远道反天,妄行失纪)。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 《庄子·养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禀,各有涯也),而智也无涯嵇(康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常在于智用,不在性动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曰:以有根之性,寻无穷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于矣,又为以攻之者,又殆矣)。 《庄子》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向秀曰:生之所无以为者,性表之事也。张湛曰:生理自全,为分外所为,此是以有涯随无涯也);达命之情者,不务智之所无奈何(向秀曰:命尽而死者是。张湛曰:秉生顺之理,穷所禀之分,岂智所奈何)。 《列子》曰:少不勤行,庄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张湛曰:人与阴阳通气)。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始终和则神志不散)。 《老《老君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黄老经玄示》曰: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于神。不以精施,故能与天合德;不与神化,故能与道同式。《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类。神与形离,二者不俱,遂象飞鸟入海为蛤,而随季秋阴阳之气。以气化者,生可异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严君平《老君指归》曰: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归指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大有经》曰:或疑者云:始同起于无外,终受气于阴阳,载形魄于天地,资生长于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馀,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馀,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 《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河图帝视萌》曰:侮天时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寿考无穷。 《洛《洛书宝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体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脏,系之在肺,终身无患。 《孔子家语》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类);食气者,神明而寿(仙人、灵龟是);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无思虑)。 《传》曰:杂食者,百病妖邪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太史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夫养生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暗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欤? 《小有经》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无多者,几乎真计。奢懒者寿,悭靳者夭,放散劬劳之异也。田夫寿,膏梁夭,嗜欲多少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胡昭曰: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气,口不欲尝毒辣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又居常而叹息,晨夜而吟啸不止,来邪也。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则啬神之一术也。 《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 《老君尹氏内解》曰:唾者,漱为体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汋,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体泉,漱而咽之,溉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持,尽顺养之宜者,则静亦可养,躁亦可养。 韩融元长曰: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亦能损人。然美物难将而易过,养性所宜慎之。 邵仲堪曰:五谷充肌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而不能甘口。充肌甘口者,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宝。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