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汴京保卫战与卫国词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1)李纲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2)。铁马嘶风(3),毡裘凌雪(4),坐使一方云扰(5)。庙堂折冲无策(6),欲幸坤维江表(7)。叱群议(8),赖寇公力挽(9),亲行天讨(10)。缥缈。銮辂动(11),霓旌龙旆(12),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13),径渡大河清晓。(14)六军万姓呼舞(15),箭发狄酋难保(16)。虏情慑(17),誓书来(18),从此年年修好。 【注释】 (1)真宗幸澶渊:真宗: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继位,改名赵恒。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为守成之主。在位的主要业绩就是征辽,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维护了北宋长期的繁荣稳定;幸:指帝王驾临;澶((chán))渊: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渊,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县西。这里是指澶州郡,因澶渊得名。 (2)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边城:指与辽接壤的城池,当属澶州郡;恣骄虏:指恣意骄横的辽兵;甘泉丰草: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牧草。这句话是说辽兵入侵宋朝边境。 (3)铁马嘶风: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嘶:马鸣。 (4)毡裘凌雪:毡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凌雪:抵御着寒冷冰雪。 (5)坐使一方云扰:使山西河北一带社会动荡不安;一方:一些地方,这里指山西河北的遂城、望都、祁州、定州一带;云扰:像云一样地纷乱,比如社会动荡不安。 (6)庙堂折冲无策:庙堂:指朝廷;折冲:折损敌方冲锋的的战车,这里指谋划抵御敌人;无策:无克敌制胜之策。 (7)欲幸坤维江表:指一部分朝臣主张逃亡江南。坤维:指地的四角,即偏远的地方;江表:即江南。 (8)叱群议:怒斥这种迁都逃亡的主张。叱:怒斥。 (9)赖寇公力挽:全靠寇准力挽狂澜。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真宗乾兴元年(1022)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仁宗皇佑四年,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词中的“寇公”即“寇莱公”。 (10)亲行天讨:皇帝御驾亲征。秉承天意出兵讨伐。 (11)銮辂(luán lù):皇帝的车驾。 (12)霓旌龙旆: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依仗之一。 (13)黄伞:皇帝的依仗之。 (14)径渡大河清晓:在清晨渡过澶渊,直达前军。 (15)六军万姓呼舞:军民同声欢呼舞拜。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 (16)箭发狄酋难保:这里指澶渊之战中辽兵主将萧挞凛出营,误触宋军伏弩,重伤致死。敌酋:敌人的首领。大将。 (17)虏情慑:辽兵因主将萧挞凛死去,士气受挫。摄:恐惧的意思。 (18)誓书:盟约,指宋辽双方的和议。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⑴)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⑵。天险难逾⑶,人谋克敌⑷,索虏岂能吞噬⑸!阿坚百万南牧⑹,倏忽长驱吾地⑺。破强敌,在谢公处画⑻,从容颐指⑼。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⑽,结阵当蛇豕⑾。鞭弭周旋⑿,旌旗麾动⒀,坐却北军风靡⒁。夜闻数声鸣鹤⒂,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⒃,庇烝民⒄,周雅何曾专美⒅。 【注释】 ⑴淝上:淝水之滨。淝水,淮河支流。在安徽境内。 ⑵限:阻隔,界限。 ⑶逾:越过。 ⑷人谋克敌:人的谋略可以克敌制胜。 ⑸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 ⑹阿坚:指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苻坚(338-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成功统一北方后,又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动南侵企图消灭东晋,与东晋、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在淮南八公下山淝水边激战,史称淝水之战,前秦大败。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庙号世祖。南牧:南下牧马,指南侵。 ⑺倏(shu)忽:转眼之间,突然。 ⑻谢公:指东晋宰相。(320-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因病重返回建康,于同年八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处画:处理筹划。 ⑼颐指:指下巴的动向示意,进行指挥。这里形容指挥若定。 ⑽八千戈甲:指谢玄率领八千精兵渡淝水作战,大破秦军。 ⑾蛇豕:毒蛇和野猪。比如凶残的敌人。 ⑿鞭弭:挥鞭驾车前行。 ⒀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 ⒁风靡:望风披靡。 ⒂鸣鹤:即风声鹤唳之意。苻坚败退,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听到风声鹤叫也以为是晋军追来。 ⒃晋祚(zuò):东晋的国统国运。祚:皇位。 ⒄烝(zhēng)民:众多的百姓。烝:众多状。《孟子·告子》:“天生烝民”。 ⒅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猃狁的诗篇。 ===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喜迁莺·真宗幸澶渊(1)李纲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2)。铁马嘶风(3),毡裘凌雪(4),坐使一方云扰(5)。庙堂折冲无策(6),欲幸坤维江表(7)。叱群议(8),赖寇公力挽(9),亲行天讨(10)。缥缈。銮辂动(11),霓旌龙旆(12),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13),径渡大河清晓。(14)六军万姓呼舞(15),箭发狄酋难保(16)。虏情慑(17),誓书来(18),从此年年修好。 【注释】 (1)真宗幸澶渊:真宗: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继位,改名赵恒。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为守成之主。在位的主要业绩就是征辽,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维护了北宋长期的繁荣稳定;幸:指帝王驾临;澶((chán))渊: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渊,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县西。这里是指澶州郡,因澶渊得名。 (2)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边城:指与辽接壤的城池,当属澶州郡;恣骄虏:指恣意骄横的辽兵;甘泉丰草: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牧草。这句话是说辽兵入侵宋朝边境。 (3)铁马嘶风: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嘶:马鸣。 (4)毡裘凌雪:毡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凌雪:抵御着寒冷冰雪。 (5)坐使一方云扰:使山西河北一带社会动荡不安;一方:一些地方,这里指山西河北的遂城、望都、祁州、定州一带;云扰:像云一样地纷乱,比如社会动荡不安。 (6)庙堂折冲无策:庙堂:指朝廷;折冲:折损敌方冲锋的的战车,这里指谋划抵御敌人;无策:无克敌制胜之策。 (7)欲幸坤维江表:指一部分朝臣主张逃亡江南。坤维:指地的四角,即偏远的地方;江表:即江南。 (8)叱群议:怒斥这种迁都逃亡的主张。叱:怒斥。 (9)赖寇公力挽:全靠寇准力挽狂澜。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真宗乾兴元年(1022)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仁宗皇佑四年,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词中的“寇公”即“寇莱公”。 (10)亲行天讨:皇帝御驾亲征。秉承天意出兵讨伐。 (11)銮辂(luán lù):皇帝的车驾。 (12)霓旌龙旆: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依仗之一。 (13)黄伞:皇帝的依仗之。 (14)径渡大河清晓:在清晨渡过澶渊,直达前军。 (15)六军万姓呼舞:军民同声欢呼舞拜。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 (16)箭发狄酋难保:这里指澶渊之战中辽兵主将萧挞凛出营,误触宋军伏弩,重伤致死。敌酋:敌人的首领。大将。 (17)虏情慑:辽兵因主将萧挞凛死去,士气受挫。摄:恐惧的意思。 (18)誓书:盟约,指宋辽双方的和议。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⑴)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⑵。天险难逾⑶,人谋克敌⑷,索虏岂能吞噬⑸!阿坚百万南牧⑹,倏忽长驱吾地⑺。破强敌,在谢公处画⑻,从容颐指⑼。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⑽,结阵当蛇豕⑾。鞭弭周旋⑿,旌旗麾动⒀,坐却北军风靡⒁。夜闻数声鸣鹤⒂,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⒃,庇烝民⒄,周雅何曾专美⒅。 【注释】 ⑴淝上:淝水之滨。淝水,淮河支流。在安徽境内。 ⑵限:阻隔,界限。 ⑶逾:越过。 ⑷人谋克敌:人的谋略可以克敌制胜。 ⑸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 ⑹阿坚:指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苻坚(338-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成功统一北方后,又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动南侵企图消灭东晋,与东晋、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在淮南八公下山淝水边激战,史称淝水之战,前秦大败。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庙号世祖。南牧:南下牧马,指南侵。 ⑺倏(shu)忽:转眼之间,突然。 ⑻谢公:指东晋宰相。(320-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因病重返回建康,于同年八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处画:处理筹划。 ⑼颐指:指下巴的动向示意,进行指挥。这里形容指挥若定。 ⑽八千戈甲:指谢玄率领八千精兵渡淝水作战,大破秦军。 ⑾蛇豕:毒蛇和野猪。比如凶残的敌人。 ⑿鞭弭:挥鞭驾车前行。 ⒀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 ⒁风靡:望风披靡。 ⒂鸣鹤:即风声鹤唳之意。苻坚败退,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听到风声鹤叫也以为是晋军追来。 ⒃晋祚(zuò):东晋的国统国运。祚:皇位。 ⒄烝(zhēng)民:众多的百姓。烝:众多状。《孟子·告子》:“天生烝民”。 ⒅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猃狁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