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乃至历代道教缤纷多彩的斋醮仪式之中,炼度科仪一直是极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炼度科仪的历史悠久,传承绵远,流布广泛。道不分宗派和地域,代代演习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内涵着丰富的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宗教功能齐全,而且场面浩大,音乐优美,能满足一般信徒的信仰需求,因此,深受信徒的喜欢。无论是在普通黄?道场中,还是在 更是把内丹术推向成熟。正是因为内丹术的繁荣和影响,道教科仪中对行法之士的内炼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炼度科仪之ldquo;炼rdquo;,就是要求高师以ldquo;真水rdquo;和ldquo;真火rdquo;交炼亡魂,当然需要行仪者自己有极高的内养功夫,所谓ldquo;以我身中之阴阳造化,混合天地阴阳之造化,为沦于幽冥者,复其一初之阴阳造化也rdquo;(18)。高师运一己之神炁,合二象之生津,炼度枯骸,行神俱妙,才是炼度科仪的本意。可见炼度就是炼自己造化,以度幽魂。如果未能炼神,则不能度鬼。《太极祭炼内卷下》载:祭炼时,辟一静室,ldquo;外像以香炉为火,以水盂为水,及先焚宝?,外更无他物,不要灯烛,方静打坐,一更许,乃行持作用。纯是以我一团精神,祭炼幽冥,岂独鬼神得济,我之精神亦豁然清爽。rdquo;(19)倘若行祭炼者,精神不全,德行未备,又不得造化之妙,则一次祭之一次来,十次祭之十次来,只不过施与亡魂饮食,而不能度之超升。炼度科仪对高师的如此要求,正是建立在内炼方术高度成熟的基础上。有此基础,道教才会提出以人代神而炼度亡魂的思想,才会产生这种通过高功内炼而度化鬼魂形神的科仪。
三、度化思想因素。炼度科仪在思想上,直接继承了古代道教的济度思想。早在东晋末年出现的《度人经》就有ldquo;死魂受炼,仙化rdquo;之说,说明道教自古就有度脱幽魂于沉沦、使其早升仙界的思想。道教原有黄?斋,专以济度为本。五代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十四有《陈武帝黄?斋验》,为道教早期黄?斋之记载。《太上黄?斋仪》说黄?斋ldquo;拯救幽灵,迁拔飞爽,开度长夜,升济穷泉rdquo;(20),《道门科范大全集》中收有ldquo;上清升化仙度迁神道场仪rdquo;和ldquo;东岳济度拜章大醮仪rdquo;,这两种仪式皆以香火为功,ldquo;济拔幽途,超升上境rdquo;(21),使幽魂ldquo;洗罪名于黑簿,炼生质于黄华,速出泉关,早登道岸rdquo;(22)。黄箓斋的超度亡魂思想,为炼度科仪死魂可以受炼升迁的理想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四、科仪发展因素。道教科仪在其本身发展过程中,虽然得到历代高道的补充和润饰,特别是经过科教三师的整理和编定,已堪称成熟和完美。但仍有美中不足,就是缺乏普度性的科仪。这种能够广度各类幽灵的炼度仪,在北宋时期产生,并在南宋取得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