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论书 兼论生平蔡太师的书品与人品

古之论书 兼论生平—蔡太师的书品与人品

    人生虽短,但人在一生中却要扮演许多的角色,做许多的事情,故人生是复杂的。在这复杂的一生中,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讲,总有一个角色是主要的,也总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这个角色和这件事情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因此,选准角色,做好决定自己命运的这件大事,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能否选准角色、做好一件大事以确立自己的价值。比如,王羲之的主要角色是个书法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写字,那么,他只要把字写好,他的一生就基本是成功的。至于他在“右军将军”岗位上干得如何,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相反,蔡京(1047一1126年)和秦桧都是大书法家,他们在书法上所付出的经历和心血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其他书家;据说蔡京的个人生活作风还相当清守。但是,他们最重要的人生角色是家,他们没有做好,所以他们的人生很失败。


    【北宋】蔡京跋《赵信雪江归掉图卷》(局部):
    蔡京是奸臣形象.书迹中那雄健的用笔和大格局的结体,显示他的性格应当是相当果断和豪迈的。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

    书法是有生命特征的,它的生命里充满了灵性:或秀雅恬静,如丝竹绕梁;或苍茫雄浑,如黄河奔腾;或流美飘逸,或奇古朴拙。于是,书法艺术便成了“无声之音、无形之象”的“灵魂之舞”。书法通了人性,自然也就有了“书品”和“书格”。自有书论以来,有关书品、人品方面的论述,几乎成了书论的焦点,似乎人们还特别喜欢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尤其自南宋以来,品藻人物行径便成了主要品评内容。著名学者姜夔在他的《续书谱》论风神中,首先就强调“人品高”,然后才是技巧问题。明代文微明更认为:“人品不高,用墨无法。”这很显然是道德标准超越甚至取代了艺术标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要写出好字来,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绝大多数书家都赞成“书如其人”这个观点。所以,书家在钟情于书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做人。而人格的主要在于心灵的净化,胸襟旷达,超然物外,视功名利禄、权势富贵为身外之物,以静虚之心返璞归真。因为书法“道法自然”,“书为心画”,它是客观美与主观审美情趣的统一,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萎缩之人笔下难成磅礴气势,旷达之士运笔自然豪放纵逸,清高之人字必飘逸潇洒,屈节之人字必媚俗流滑,奸佞之人字里行间必然充满邪气。人品卑鄙低俗,胸无点墨者,不论其笔墨技巧如何娴熟,都不可能达到真正高雅的艺术境界。苏东坡在《跋王巩所收藏真书》中有云:“然其为人调镜,本不求工,所以能工。”苏东坡又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北宋]蔡京《十八学士图跋》(局部):
    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具备纯粹性.而历史总想给人以单一的忠与奸之分。一切纳入环境中去考察,人就只能是一个单纯的平面了。蔡京虽是遭世人僧恨的奸相,然其书法颇妙。他初师其族兄蔡襄,后师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他博采诸家之长,用笔挥洒自然,字字笔划轻重有别.自成一体。其笔法姿媚,字势豪健,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起笔落笔呼应.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但其线条的俏丽飞动,似有宋徽宗瘦金体的笔意。这会使我们联想到这位奸相的巴结逢迎的媚态。

    蔡京的所作所为距人们的理想标准相去甚远,或者说与之恰恰相反。他虽然是四朝元老并身居相位,然而,作为时人和后人唾骂的“六贼”之一的奸相,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书名上得以翻身。虽然他在奉旨编纂《宜和书谱》上大肆推荐自己,虽然自我标榜为本朝四大书家之一(我们今天对苏、黄、米、蔡中的“蔡”尚有疑义,但按年龄、时序和书家的实际影响来看,应是在蔡京身居相位炙手可热的时候,逢迎小人为蔡京造的声势),虽然把自己引为蔡襄的族弟,可这些都无济于事,人们一概不买帐:你不配列于书家之列。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但就艺术而论,蔡京的书法有他的特点,属于精炼、豪健、爽朗、明快的一路。《铁围山丛谈》论其书法:“始受笔法于君漠,既学徐季海(浩),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裕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询),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迫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公之右者。其后又厌率更,乃深法二王(羲之、献之)……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宗焉。”
    蔡京所传《节夫帖》纸本墨迹,载人《宋人法书》第三册。清代顾复《平生壮观》称:“元长书以鲁公为师,虽敬侧自喜而不蹈袭苏(轼)、米(带)一笔,所以名与苏米抗衡也。”《石墨镌华》称:“评者谓正书如冠剑大夫议于庙堂上,此帖亦然。”
    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称:宋四家苏、黄、米、蔡,蔡非蔡襄,而是蔡京。“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漠(蔡襄)书。”蔡京的传世墨迹有《宫使帖》、《鹊鸽颂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