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道教论坛元代道士于善庆与无为之道的探索

西北道教论坛:元代著名道士于善庆及其考

一、于善庆生平考论

于善庆(1166—1250),字伯祥,又名志道,号洞真子,是宁海(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先祖为汉廷尉于公,以善决狱著名;其祖父彦升,曾为好畤县(今陕西乾县附近)主薄。于善庆的父亲于珍,韬光不仕。

二、与马钰的师承关系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马丹阳自终南归,在故乡宁海演道于金莲堂,一时老少云集,时年十七岁的于善庆也欲入道。马钰因初随王重阳修道时受到王重阳的谴诫而颇萌倦怠,曾受到于善庆祖父于彦升辅赞,为报其恩德遂收于善庆为徒。

三、参与全真教活动

1183年冬,於善慶跟隨馬丹陽赴莱陽游仙觀舉辦斋醮活動。同年,他與丘處機到達關中,並與長生的子劉處玄及玉陽子的王處一會面。在這次會面中,他被傳授了法門,並由宋崇福帶領他進入關中參訪丘處機。

四、修行经历与地位提升

於是乎,他開始在終南山學習和修行。在終南山時期,他接受了許多高僧和佛教大師的指導,並獲得了深厚的地緣基礎。此後,他成為了一位知識份子和宗教領袖,被尊稱為「洞真子」、「冲虚大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並且他的地位在全真教內外得到廣泛認可。

五、传播影响力与政治作用

於1134年秋季,因為宋朝將軍田禹恭請求幫助以解決天災,而於是乎他前往汧陽石門全真堂進行斋醮祈雨,這次斋醮成功引起了當地居民對他的敬仰之情,也使得他的聲望得到了加強。此外,由於他對待俘虏的慈悲心態,使得許多俘虏選擇皈依他所創立的全真教,因此他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展。

六、晚年的生活与事迹

1241年春,由於尹志平應京兆太傅移刺宝俭和京兆总管田德灿之請,要赴陝西會葬王重陽,所以於是乎他再次踏上旅途。他主持祖庭重陽宮期間,“东连海岱,西徹巩洮。南际江淮,北通沙漠。”每至朔望必设斋集众,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即便是在晚年的生活中,不幸仍然伴隨著他,比如蒙古灭金后,他不得不再次改變自己的居住地方,但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止他繼續傳播自己的人生理念“无为故无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