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结束了年终的账目安排,二十八日便请来团年客人。到了三十日下午,我在山门外设立香案,为本宫前辈和后辈各派霞灵的牌位进行巡照。高功和经师则前往大殿,开始“召请”(摄召)的仪式。监院负责拈香,并监督摄召过程。一旦完成,经师带领道众,而监院则将牌位送往祖堂安放,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
每个殿宇的主持者都去厨房为供品准备,而寮房则预备好表演节目。在晚课之后,我们出坛祭拜孤魂,然后转向天尊。大殿结束后,经师用韵律声调打击乐器引导监院到各处神位前进行普遍祝福。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我们稍作休息,再次分班迎接监院进入厨房,以经师为首,“接灶”。经师随即前往客堂享用果蔬茶点。
随后,我们举行了鼓行祝寿科仪,在祖堂云集。接着,大众纷纷给予监院辞岁之礼,而监院也对大众表示辞岁之意。此外,我还给我的先生致以辞岁之言。
初一清晨,我们静悄悄地开始新的一天,由于是特别寒冷,所以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在早课之后,我们再次出坛、祝愿并转向天尊。当早课完毕时,我们又一次化开庆贺普表,以此迎接喜神。我记得那年的喜神位于山门外,它们被供奉于特制的香案上,上面摆放着花生、核桃、枣以及钱币等物品。寮房成员先准备了一只装有这些物品的大斗,然后用红纸封口备用。当我们要接喜神时,每个人都会持着香到喜神案前插入炉中,再三叩头才取走,一边快步返回大殿。一旁的人们燃起长鞭炮跟随而去,当他们回到大殿时,他们会把斗中的东西撒向大家,一问一答、三问三答、三撒毕,最终人们争相抢夺剩余的小玩意儿。而当最后一个小物件被撒出时,人们就喊:“喜神回来没有?”大家回答:“回来了!”然后所有人就围成一圈,用手臂或其他方式互相撞击,同时欢呼雀跃。
这一系列活动包括抢收喜钱与拜年,让整个场合充满了欢快与兴奋感,没有固定的规矩,每个人都能自由发挥,有时候快,有时候慢。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庆祝春节期间最美好的瞬间之一——彼此之间的情谊和友谊得到加深。
经过这五天忙碌且充满活力的活动之后,我感觉自己已经恢复到了最佳状态,不仅精神焕发,而且心情愉悦。自腊月二十四日起至正月初六日止,我一直都在按规定执行任务,不断地参与各种宗教仪式与文化活动,无论是在十方堂还是云水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尽力融入其中。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期,也有一些传统习俗需要遵守,比如每逢腊月二十四日及正月初五,便要上坟祭扫。这是一项重要而庄严的事业,其中包括准备食盒、祭品饭菜,以及穿戴整齐参加各种宗教仪式。我记得那一年,在正月初五下午,全体道众齐聚一起,为那些逝世前的亲人祈求平安与幸福。我相信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感到温暖,还能够让我们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自从接受驾临后的指示以来,每天早上我必须担任皇经典文读诵工作,同时每个周末还需参加皇忏祓务。在除夕当夜,则有特别敬拜活动,如遇庚申或甲子之年,还需专门拜访星宿。而在第二年的某个时间点,即正月初九,那是我唯一可以暂停繁忙工作,与家人共度宁静时光的一个机会,因为它标志着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系列庆典已经圆满完成。不过,就算一切已然结束,但我仍旧保留着这些宝贵记忆,并将它们珍藏于心中,将来若有机会,也希望能够继续践行这些传统习俗,将它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