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有一个东西先于天地而存在,它既无声也无形,独立不变,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它可以被看作是万物的根本,但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暂时称之为“道”,强行给它取名为“大”。这“大”不断流动,不断远去,又不断返回到起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道”是最大的,“天”也是最大的,“地”也是最大的,连人也是一样。我们所处的宇宙中有四个这样的最大者,而人只是其中之一。人们模仿着地,地模仿着天,天则模仿着那个更高层次的原则,那个原则又自然而然地顺应了万物。
[注释]
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即浑朴状态。
寂兮寥兮: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
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依赖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天下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因为天地万物都由“道”产生,所以称为母亲。
强字之曰道:“强行命名它叫‘道’。”
大:“大”形容的是无边无际、力量无穷的大。
逝:“逝”指的是"道"不断流动,不断远去,但又不断返回到起点的一种状态。
反:“反”,另一本作返,一般理解为返回到原点或返回到原始状态。
10 人亦大:“王亦大”,意即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与自然界并驾齐驱,是三者中的第三位首领。在整个宇宙中,有四个这样的最大者,而人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效法地球,因为地球效法了星空;星空效法了那个更高层次的规律,那个规律又顺应了自然界。
[延伸阅读]
王弼《老子注》解释说,这里的"有物混成"意味着一个东西在时间和空间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这一事实超越了人类能够理解的事务,因此我们不能知道它具体是什么。但由于这一事实影响到了所有的事物,我们只能用一些概念来尝试描述它,比如用字来表达,用名称来归类。不过这些都是非常有限和局限性的尝试,因为它们无法真正捕捉到那份超越一切事务的真理。
苏辙《老子解》认为,这里的"有物混成"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即一种生命力的源泉,它既不是清晰可见,也不是深不可测;既不是高贵,也不是卑微;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既非善良,也非恶劣。这股生命力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每个人身上,都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一部分。当你意识到了这种生命力的存在,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而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