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有一个东西先于天地而存在,它既无声也无形,独立不变,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它可以被看作是万物的根本,但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我叫它“道”,并且因为这个名字,我又把它称为“大”。这个“道”广大无边,不断流转远去,最终又返回到起点。因此,我们说“道”是最大的,“天”也是最大的,“地”也是最大的,即便人类,也有其伟大之处。在宇宙间,这四种力量共存,而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模仿地理法则,地理模仿天文法则,天文又模仿“道”的自然规律,而这自然规律纯粹依赖于本身的运作,不做任何努力。
[延伸阅读1]
王弼在他的注释中解释说:“混成”指的是没有具体形状或特征的事物,它在时间和空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它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因此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给予了它一个名字——"道"——因为虽然名词不能完全捕捉到这种超越性的实体,但它们至少能够表达出一种可能性和方向性。而后,他进一步提出了关于"道"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对比不同的层面(如人、地、天)来理解这一概念。
[延伸阅读2]
苏辙在他的《老子解》中提出了一种更加哲学化和抽象化的视角。他认为,"有物混成"指的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本能或者生命力,这一生命力超越了所有具体事物,并且是所有事物生成与变化的源泉。他强调这一点不是由于某个明确的声音或形象,而是在人们潜意识中的深刻印象。苏辙还批评那些试图将这种生命力赋予具体名称的人,因为他认为这些名称实际上都不能真正捕捉到这种复杂多维度的事实。此外,他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理解不同层面的关系(如人与地球、地球与天空等)来更好地认识这一原初力量及其影响。这一点反映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即追求内心真实感受而非外界认同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