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修心诗句道教常住过年规范与道教文化的天然融合

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结束了年终的账目安排,二十八日便开始准备迎接团年。到了三十日下午,我在山门外设立香案,为本宫前辈和后辈各派霞灵的牌位进行巡照,并高举普板。在大殿里,经师和高功搭起衣物,以韵味去山外“召请”(摄召),监院则拈着香。摄召完成后,经师引导道众,而监院带着牌位前往祖堂安放,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每个殿主都前往厨房请供,而寮房则提出了表格。

晚课之后,我们出坛祭祀孤神,然后转向天尊。在下殿后,经师用韵味打响法器,将监院带到各处神位前进行“化普表”。静默之后,我们吃过晚饭稍作停留,然后执事们根据排班通知监院。经师进入厨房负责接手灶火,这时客堂里的果茶也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完毕,我们便开始行进祝寿仪式。接着,在祖堂云集之中,我们对监院辞岁,同时道众也对监院辞岁,一致表示敬意。此外,还有学生向先生辞岁。

初一子时,我们开启静默状态,并享受“胡辣汤”。早课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祝将和转天尊。在早课结束之际,我们还需接喜神。这是依据当年的喜神方位,在山门外设立香案,上供“喜神”牌位。而寮房先备好一只斗,其中装有花生、核桃、枣以及钱等物品,用红纸封固待用。当接喜神时,寮房派专人巡寮给予道众散发香气;道众持香到喜神案前插入炉中,再三叩首并拔出香燃于空中,然后快速返回大殿。此时巡寮员燃起长鞭炮跟随监院回到大殿,此刻台上的人拿走喜神牌位供奉好,而监院礼毕退出;紧接着,他抱着斗站于高桌上喊:“喜神回来没有?”大家一起回答:“回来啦”,于是他抓破斗口上的红纸,大把地撒出斗内物品再次问及,再撤取一次,最终三问、三答、三撒完毕。他最后分四方向乱抛剩余的物品而已。

此后的拜年过程充满活力,每个人都围绕着快乐与欢笑,有些人磕头无序,但气氛却显得热闹非凡。你追我赶,你上我下。这场拜年活动持续至夜深人静,每个人都得到对方的祝福。此间还有学生向先生拜年,以及其他友人们相互之间交换新春问候。

过了这段时间,我听从经师的大鼓声,从客堂里走出来,与执行事务的人员排成队伍,请示監寺。我踏入客堂享用客饭,这五天内我们每天都会在那里聚餐。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都要出去祭祀。直至腊月二十四日,当我们的领导来访之后,我们不再移动,只是在十方或云水庙居住,也称之为挂单生活。当初六日清晨醒来后,“挂单”的居民们就开始筹划新的生活计划。

正月初五那天,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之一——上坟。那一天下午,所有人的食盒已经准备齐全,而高灶则摆上了祭品与美食。巡照下的普饭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而穿戴整齐的道众伴随着打响法器,由高功起韵,他们手持幡旗前往祖堂。在此期间,“摄召”的钟声响起,那些被选中的牌位被搬运至山门外。而那些烧掉冥帛以焚化亡魂的是由管理人员负责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有人往返于坟墓边缘,上坟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但即使如此,对于清明节和十月第一日这些特别日期,上坟仍旧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情景。

自从接受命令以来,每个早晨我们都要朝皇经殿朝圣。而正月初的一周里,即从初一到九号,每个早晨都是皇经时间,而傍晚则是皇忏。如果遇到庚申或者甲子那样的特殊日期,还会有额外的一项任务——拜斗。而到了初八那晚,便是庆祝寿辰;第二天,即初九,则是一场庆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