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宜去道观的六种人道教常住过年规范

我亲自二十七日下午算大帐,二十八日客堂备席请团年。年三十日下午于山门外设香案,供本宫前羽后化各派霞灵牌位,巡照下过普板,高功、经师于大殿搭衣起韵去山外“召请”(摄召),监院拈香,摄召毕,经师引道,监院捧牌位去祖堂安位,是为“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各殿主去厨房请供,寮请表。晚课,我出坛祭孤,转天尊。下殿后经师起韵打法器引监院到各处神位前“化普表”。止静后吃过晚饭稍停一刻,我执事排班,请监院,大厨房“接灶”。经师到客堂吃果茶。我给云集祖堂发鼓行祝寿科仪。毕,我云集祖堂。大众给监院辞岁,我给大众辞岁,我们普同辞岁。我学生给先生辞岁。

初一子时开静,我喝“胡辣汤”。早课我出坛、祝将、转天尊,上早课毕,我化庆贺普表接喜神。在接喜神时,我们按这年的喜神方位在山门外设香案,上供“喜神”牌位。我持香到喜神案前插香于炉、三叩首毕,再拔香一炷快步回到大殿。此时巡寮燃长鞭炮,与我并肩而行至大殿。我接受喜神牌位供好,而你礼毕出殿,将斗站于高桌上喊:“喜神回来没有?”我们都回答:“回来啦”,你遂即抓破斗上所蒙红纸,大把抓斗内之物撒之再问,再撤,一共三问、三答、三撒毕。你东一把西一把、前一把后一把乱撒,我们拥挤乱抢,你最后扬斗撒完,然后巡寮接斗。你下桌喊: “给喜神拜年。” 我们乱站各处朝上三叩首,你知客喊:“大家给我拜年”,我接着喊:“你给我拜年”、“大家团拜”。

在此过程中,要使气氛呈现观腾的欣悦与欢乐,无论磕头有快有慢,有先有后的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你还要继续传达这一份温馨与敬畏,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难忘的欢聚瞬间。

初六早饭后,我们挂年单道众起单。这五天里,每个清晨与黄昏,都会有一次共同的离散与重逢——出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向未来的期待。

正月初五日上坟:当那阳春风吹得暖意融融的时候,在我们的脚步声中,不远处的大地已经开始苏醒了。而我们,则带着沉甸甸的心情前往那些被尘封多年的坟墓。在那里,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为逝者致以最深切的思念。在这个时候,没有言语,只有默契;只有时间,只有永恒。

自腊月二十四日接驾后,每一次穿越古老的走廊,每一次踏入宁静的小径,都伴随着一种特殊的情绪——守护。我们不再匆忙,也不再喧闹,而是在每一个角落留存着我们的足迹,在每一个瞬间铭记着我们的存在。当夜幕低垂,当星辰点缀,那些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声音,又一次回响在我的耳边——皇经的声音,它如同心跳般稳定而坚定;皇忏的声音,它如同呼吸般平和而庄严。

这是一个充满纪念意义但又富含未来希望的季节,是我们共同见证历史变迁,同时也承载新生活启航的一段旅程。在这期间,无论是寒冷还是温暖,无论是明亮还是朦胧,都不会阻碍我们追寻梦想的心路历程。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类心灵相互交织,就必然会孕育出美好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成为永恒的人生篇章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