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版全篇第十一章失道

《道德经》原版全篇:失道章(十一)

失道,人心之所向也。古之时,天地自然而为,无意于万物,而万物自生长。三皇五帝,以仁义治国,而后世渐忘其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而,天地有法,万物有序。在动静中,不断运转日月星辰,使其不乱;厚载山川与万物,使其生长。

《易》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此乃大道之化。大道存,则生命;大道去,则死。大道不可离身,可离非是大道。

人性本清静,如同空谷足音。但若被六尘困扰、奔波于世间事,则灵魂丧失光明,最终沦落于生死轮回。不善者,即使隐匿,也将遭诛杀,或鬼神所诛。

故凡事皆需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一旦失去这条路,就会出现问题——阳气暴发、阴气泄漏、神灵消散、水流干涸,以及整个宇宙都无法繁衍。此外,对君主来说,如果失去了这条道路,便会丢掉国家;对于领袖而言,如果迷失了方向,便会丢掉国土。而普通百姓如果迷失了道路,便只能遗憾死亡。

因此,大 道冲淡而又用之,用以和合虚无,因此称为“用”。在冲和处,这并非因为冲和,而是由于它本身就是这种状态。这便是使用大 道的方式,是从中得来的平衡,不违背这个状态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