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国章
理天下,乃至于理一国之祚;理家,亦必先治身。非道德之明导,无以匡济纷扰的乱世。国家运用无为之道,则政事简便;而有为则复杂繁多。政事简便,则民心淳厚;而事务繁多,则民心紊乱。民心淳厚,则国家安宁;反之,若民心失序,国家危机四伏。应去除危险,而趋向安宁,这正是道德的旨意。
《圣经》言:“故圣人抱持一体,为天下的模范。”又云:“知其光明,守其黑暗,为天下的榜样。”法自然顺应地势,以广大覆盖万物的功效,而忘却功业与形象,不可因尊贵而高傲轻视众生。
《经典》中云:“尊贵以身为天下,如同可寄托给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如同可托付给天下的宝藏。”又言:“圣人不追求伟大,所以能达到伟大的境界;行且不自满,即使功成也不居住其中。”
此外,“受国之污秽,是谓社稷主”,即掌握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角色。而“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意味着成为一个真正统治者的条件。不重视才华,不珍惜财宝,以平等的心态观察万物,从谦卑开始构建基础,不沉迷于战争和武力展示,以及减少税赋负担,不让人们迷惑、骄傲自满或贪图奢侈享乐。
这些都是为了知道如何谨慎对待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资源,以及避免过度劳累人民,使他们疲惫不堪。此外,也要警惕远方奇特珍奇异兽所带来的麻烦,因为这会更进一步消耗人民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认识到,如果没有道德作为指导,其国家将无法获得真正的和谐与秩序。
通过无为而治,可以顺应整个世界。而如果依靠有为则可能导致混乱产生。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就会明白了理念在最初阶段就应该清晰明了。在《太平经》中提到,“清净静默”是理解真实道德本质的一种方式。当黄帝被称作皇人的时候,他曾这样说:“从未听说一个人能够修养自身,却让他的国家也变得整齐有序。”
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一个小型版的地球象征。他自己的身体位置就像宫殿一样,他的手臂分隔开来犹如郊区边界,他的手指分离犹如百官机构,他的心灵犹如君主,而他生命中的气息犹如人民。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时,就也能管理好整个国家。当你关怀你的臣民时,你就会得到一个安定的国家,当你控制好你的气息时,你就会保全自己的生命。
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不能再次存活,那些已经死亡的人不能再次复苏,因此智者必须预防那些潜在的问题,并治疗尚未出现的问题。这正是最终目标:保持一切状态处于最佳健康状态,同时避免任何疾病发生。不过,由于气息难以培养却易散失,人民难以聚集却易离散,这也是需要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采取行动,而不是在事情已经过去之后追悔莫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