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经典大道论理国章十五

理国章

理天下,乃至理国祚,理家之道、身之道,非得以道德为基准,不可匡济天下。国家若能以无为而自成,则事务简化;若用有为则繁复不已。事物的简单与繁杂反映了民心的淳厚与纷乱。心境的淳和是国家安宁的基础,而民心杂乱则引发国家危机。故去除危险而趋向安静,这正是大道所在。

经书中说:“圣人抱有一,以示给天下的榜样。”又云:“知晓其白明,用守住其黑暗,为天下的模范。”法治应如同天地相配,其广泛覆盖万物之功业,却常忘记自己努力和形态变化,不敢轻视高贵低贱于世间万物。

经书还云:“尊贵以身作为天下,如同可以托付给天下的宝贝。”爱护自己的身体如同珍惜一颗宝石,将其放在世界上任意处。这便是“社稷主”的定义。而“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即使拥有整个国家,但若不能保护它,也只能称作一个普通的人。在老君看来,“百姓犹如刍狗”、“大国处理小事如烹饪小鱼”。老君严厉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赞美英雄也不要追求珍奇异兽,要谦卑作为根本,不参与战争竞争,减轻人民负担,不让他们迷失方向或骄傲自满,无奢侈或欲望过剩。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对待酒精、荒凉与野生动物,以及对待劳动人民和远方奇珍异兽,都应该慎重行事,因为这些都是可能导致社会混乱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份节制,就无法维持社会秩序。如果有了这些管理上的缺失,那么矛盾就会逐渐积累,最终导致社会大乱。

《太平经》中说:“清静无瑕,是理解到理性本源。”黄帝被称为“真皇人”,曾对他说:“从未听闻一个人内心达到完美,而他的国家却没有达到完美。”

一个人身体的一切部分都象征着一个国家各个方面。一人的胸腹部位相当于宫室,一些器官之间的差别就像郊区一样,骨骼与关节之间的分隔犹如政府机构,每个人都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而气息流通则代表了公民。我理解到,只要能够掌握个人生活的事务,便能更好地理解并治理这个国家。当你真正爱护你的子民时,你就能保卫你的国家,当你恤惜每一口气息时,你也能保持自身完整。此外,如果生命已经结束,又怎么可能恢复?如果死亡发生,又如何能够再次活过来呢?因此,在处理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警觉那些潜藏在我们面前的隐患,并预防那些尚未显现的问题。但是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我们不必追究过去的事情,让它们随风而逝。在处理事情时,更应注重预防,而不是等事情已经发生后才去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