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道德经秘笈大道论理国章十五

理国章

理天下,乃至于理一国之祚;理家,亦必先治身。道德之学,不仅仅是匡济民生的工具,更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在国家运作中,无为而治则事简易,便能保持国家的清静与和谐。而有为而治,则事复杂繁多,容易引起内乱。内乱即是国家危机,而国家的安宁与稳定,则源自心灵的淳厚与纯净。当民众心乱意不宁时,即便是一小点问题,也可能迅速扩大成巨大的危机。

圣人之所以能够驾驭天下,其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抱持一个本真无二的原则,为万物立法。这意味着,他们既能认识到最明显的事物,又能守护住最深邃的事物,从而成为世间的榜样。他们还遵循自然规律来管理地面上的万物,以其广泛覆盖一切生命及存在的大力,而忘记了自己的努力和形象,因为无法用尊贵或卑微去比喻天下的所有事物。

古籍云:“以身为天下,如同可以寄托的一份宝贵。”“爱以身为天下,如同可以托付的一切。”这表明,只有当个人的品格高尚得像宝石那样珍贵,可被世界所信赖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担当起领导者的责任。不积极追求权力和财富,不贪图名利,也不沉迷于奢华享乐,这些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平经》中提到:“清静无扰,是知理道本初。”黄帝对皇人说过,“从未听说一个人身体健康,却导致整个国家失去秩序的情况发生。”因为一个人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情形。一国之象,就如同一个人身体一样,由胸腹构成宫室,四肢分离犹如郊境相隔,骨节分配犹如百官安排,神灵就像是君主气息就像是人民。理解并掌握个人身体健康的人,将自然也懂得如何处理好一个国家的问题。如果爱惜民众,那么你就能保障这个国家;如果恤惜自己的精神,那么你的身躯将得到保全。

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不能再生存,而那些已经死亡的人不能再复活,所以至智者必须预防一切潜在威胁,从未发病前的疾病中学习,而不是追究过去已经过去的事情。在处理事情时,要注意养护气息不要让它逃逸,以及聚集人民不要让它们散开。要在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之前制定计划,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不要追悔莫及。此外,还应明白,无论是在战略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避免战争和军备竞赛,因为这些都容易造成国内外矛盾激化,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