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再考探索道教经典中的人生哲理深度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现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文章将集中分析《参同契》下篇提出的三个疑问,并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考察,重新提出《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的可行性倾向。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

作为道教丹功中的重要著作,《周易参同契》(以下简称《参同契》)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无不把这部书放在非常尊贵的地位。后世的丹家都通过作注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发,但由于文献材料稀缺,对于《参同契》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待挖掘之处,尤其是在对于其作者方面,更是多种版本而各执一词。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这些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从史料梳理、旁证材料以及前人结论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魏伯阳真人的身份、徐从事与淳于叔通之间的关系,以及淳于叔通如何成为流布此书的人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彭晓注本、《阴长生注本》以及容字号无名氏注本等不同版本所提供的情报。在彭晓注本中,可以看到魏伯阳真人由徐从事和淳于叔通两个人接班,而在阴长生注本中,则认为徐从事曾经受命于魏伯阳,而后又以“凌阳子”为名,将此书传给了淳于叔通。此外,还有容字号无名氏注本提到的是由凌阳子直接授予徐从事,再由他传给了淳于叔通。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版本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旁证,如玄光说、刘知古说、葛洪说及陶弘景说的,他们都对魏伯阳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看法。例如,玄光说认为徐从事拟用天文来撰写上篇,然后魏君创作中篇并将其赠予淳于叔通;刘知古则指出,《抱朴子》记载魏伯阳创作了二卷假借爻象,以修炼金丹;而葛洪则认为这是假借爻象以论金丹,其实儒者们并不理解其中奥秘。而陶弘景则讲述了一段关于淳于斟(即淳于叔通)的故事,他曾隐居山间,与仙人慧车子相遇,被授予虹景丹经,从而修炼成了仙人。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唐代张玄德所著的一段文字,他提到了一系列与“三大贤”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刘玄穆(可能是指刘安)、徐景休及魏先生(即魏伯阳)。他们都是神仙之一,并且被誉为“三大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关于《周易參合脫》的作者傳承問題上,有許多不同的說法與觀點,這使得這個問題成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學術問題。本文將通過對於這些不同見解進行詳細分析,並提出一些新的思考,以期能夠為未來研究提供更多線索和靈感。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会参考历史上的其他学者如汪启明先生对该问题的考证结果,看看是否能够找到更加合理或者符合逻辑顺序的事实依据来推断这一问题的答案。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