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入门必看的十本书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再考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问题的深入探讨,重新审视这部丹经的重要性,并为道家修炼者提供一份入门必读的十本书籍列表。文章首先回顾了《参同契》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传承问题,然后分析了不同注释家的观点,包括彭晓、阴长生、无名氏等人的说法,以及玄光、刘知古、葛洪等人旁证材料。最后,总结了前人关于《参同契》作者传承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 道家入门, 作者传承

作为道教丹学中的重要著作,《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内丹修炼的宝典之一。然而,其真实作者及其创作年代一直是一个谜团。在众多注释中,对于魏伯阳与徐从事、淳于叔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在创作过程中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将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找到更准确的人物定位和作品时间线。

史料梳理

(1) 彭晓注本

根据彭晓在其注释中引述的《神仙传》,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因修行潜默而得道,其所著之书即是改编自“龙虎上经”的三篇,其中第二篇由徐从事继承,而第三篇则由淳于叔通完成并流布于世。此外,还有其他几种版本,如阴长生注本和无名氏注本,它们对于魏伯阳、三人之间关系及具体创作顺序也有各自不同的说法。

(2) 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的版本认为徐从事最初拟写了一部名为“龙虎”的天文作品,但后来被魏伯阳补充成现在形式。而淳于叔通则据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版。这两种说法都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形成了最终版面的。

(3) 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也提供了一个相似的故事,他讲述的是徐从事向魏伯阳展示他的初稿,这份初稿后来成了第二篇,而第三篇则是由淳于叔通基于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这一点与阴长生的说法相似,都强调了三个人的合作作用,以及每个人对整个工作贡献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参同契》文本以外的材料(重要之旁证)

(1) 玄光说

曾慥在其撰写的大乘宗师曾慥先生语录中引用玄光先生的话:“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与’上篇,以传给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与淳于叔通;叔通乃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这一观点侧重于突出每个人对整个体系贡献的情节结构,同时也强调了系统性的整合过程。

(2) 刘知古说

刘知古认为:“……‘抱朴子’曰:魏伯阳造‘参与’、《五相类》,凡二卷,假大易之爻象,以论修丹之旨。”

(3) 葛洪说

葛洪,在他的著作“神仙伝”中提到,“韋公造參與”、“五相類”,並指出這兩個書籍實際上是一個系統,並且通過假借爻象來論述煉丹術.

其他材料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来源外,还有一些其他来源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唐代陆德明所编纂的地理志——“经典释文”,其中记载有关于《周易參詁》的相关信息。此外,有关颜真卿家族训诲中的记载,也涉及到了有关字形构成方面的一些理论推测.

前人结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朱熹还是现代学者孟乃昌、萧汉明,他们都倾向于将《參與》的创始者确定为齐鲁地区的人士。但这种判断可能过分依赖某些特定的历史考证方法,没有全面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审查这些历史数据

我们认为

我们认为,只凭对"會稽"一地考證就斷定魏真人的身份或者對於淳於叔通姓氏單純從字面理解,就不够全面。因此,我们建议应当更加客观地评价各种资料,并寻求更多直接来自当时人物或事件描述的手记史料,从而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实际情况

结论

综上所述,《周易參詁》的創辦歷史仍然是一個未完全解開的大謎團。尽管存在許多爭議,但我們相信透過持續深入調查和分析,這個問題終將得到最終答案。在此基礎上,我們建議所有希望進一步學習內丹學科的人士,可以閱讀以下十部書籍:

《抱朴子》

《神仙傳》

《還丹內象金钥匙》

《雲笈七笺》

《經典釋文》

《颜氏家训·書證編》

陶弘景撰寫的地圖繪製技術手冊「元亨繪圖」

總結来说,这10部书籍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更能让大家认识到学习内丹术并不只是简单阅读文字,而是一个全面的学习过程需要跨越多个领域知识,不仅包括医学科学,还包括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念。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特别是在内丹术方面,这10部书籍绝对值得推荐。你可以通过它们获得丰富知识,为自己开启一次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