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参同契》作者传承的基本状况,对《参同契》的作者传承情况进行一次深入探讨。本文将集中针对《参同契》下篇提出三个疑问,通过对疑问的考察,重新提出《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的可行性倾向。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 作者传承
作为“万古丹经王”,在道教丹功中与《悟真篇》并称“双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无不把《参同契》放在非常崇高的地位。后世的丹家都通过作注的方式对《参同契》进行过进一步阐发,但由于典籍中的文献材料很少,对其研究还是有很多有待挖掘。尤其是对于《参与元密诀》的最终确定者,更是有多种版本现于世间,其中彭晓、阴长生和无名氏三人各自所撰注本对于魏伯阳、徐从事和淳于叔通这三个人物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史料梳理
(1) 彭晓注本
彭晓引 《神仙传》,真人魏伯阳者,为会稽上虞人也。修真潜默,养志虚无……每视轩冕,如秕糠焉。不知师授谁氏,有得 《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 《周易》,撰 《周易參通輯明秘籤玄機圖象解惑問難辨析類纂要論述說明傳心指南錄異體字訓釋記略解惑問難辨析類纂要論述說明傳心指南錄異體字訓釋記略等书。此说中彭晓认为魏伯阳为书之始,而徐从事和淳于叔通均继受此书,并由淳于叔通将其流布于世。
(2) 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序:“盖闻 《參通輯明秘籤玄機圖象解惑問難辨析類纂要論述說明傳心指南錄異體字訓釋記略》,昔即 《古文龍虎經》,本出於徐從事。”阴长生则认为徐从事为先祖,以天文创作上篇,又由魏君完成中篇,并由淳于叔通续写下篇。
(3) 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序:“盖闻 《參通輯明秘籤玄機圖象解惑問難辨析類纂要論述說明傳心指南錄異體字訓釋記略」,昔即為 龍虎 上經,本出於徐從事。”该说法认为魏君改名为“參”而非“龍虎”,并且将此书托以於 周易,这一点与阴长生的说法相悖。而且,无名氏还提到凌阳子曾在崆峒山教授给徐从事,并由淳于君接收至今流布其中,但这一点也有争议。
文学以外旁证材料(重要之旁证)
(1) 玄光说的说法见曾慥(1155年)所著,《道枢·卷二十六》(1151年):玄光先生曰:“(_ 参 同 契 ) 曾以图谶示日月星辰之变,不亦大奇乎?”此言关涉宇宙变化,与星宿观测相关联。
(2) 刘知古的话见刘知古,《日月玄枢论》(1164年):刘子曰:“( 参 同 契 ) 云‘五行’者,其意或谓之‘五方’,或谓之‘五色’。”这段话说明了他对于某些术语理解上的困难。
(3) 葛洪的话见葛洪,《神仙伝》(284-364):葛洪云:“ ( 參 同 契 _) 以假借爻象,以论造化之机,使众技艺皆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这样一些权威性的历史人物,也无法一致地提供一个关于这一问题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真正揭开这个谜团,还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情报来支持我们的推断。不过,从目前已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可以初步判断如下:
前人结论:
汪启明先生对所有史料进行了梳理和鉴证,他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各家之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误导;朱熹考订“会稽”为“郐国”后,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学者孟乃昌、萧汉明亦认同其观点。
(2)早期三家注材料均以 _ 參 通 套 課 與 魯 仲 昌 相關,但这些记载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
(3)宋以后出现的一些新的记载,如陶弘景等人的著作,则不能作为确定 _ 參 通 套 課 作 者 的主要依据,因为这些记载较晚,不够可靠。
(4)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汪启 明 先生的工作,我们可以推测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版本或不同的编写时期的情况,但是具体哪个版本更接近实际情况仍需进一步探究。
最后,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凭单一地使用文字记录来确定一个如此复杂的问题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手段,比如考察文化背景、审视当代社会动态以及结合科技手段等,以便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全面的方法。此外,还应该注意到,每一种理论都应当能够被证明或者反驳,因此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应被完全接受,而应继续追求更好的理论方案。这也是科学进步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不断发现新的事实、新证据,从而逐渐揭开 _ 參 通 套 課 之谜,让世界更加清晰一点。但愿未来能够有一天,当人们回望过去,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是科学精神与智慧灯塔照亮人类前行道路上的坚定步伐,而不是迷雾重重中的猜测与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