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再考探索道家代表思想的深度

【内容提要】: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参同契》作者传承的基本状况,对《参同契》的作者传承情况进行一次探讨。本文将集中针对《参同契》下篇提出三个疑问,通过对疑问的考察,重新提出《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的可行性倾向。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 作者传承

作为道教丹功中的重要著作,《周易参同契》(以下简称《参同契》)不仅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被后世多次注释和阐述。然而,由于文献材料有限,对其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尤以其作者身份为人们所关注。不同版本中关于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等人物关系和作用的记载存在差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和探讨。

史料梳理

(1)彭晓注本

彭晓引自《神仙传》,魏伯阳者,是会稽上虞人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魏真人的出生地是会稽,而非齐鲁地区。此外,该版本还提到徐从事隐名而注之,并且由淳于叔通继受此书流布至世间。这一说法表明了徐从事与魏真人的关系,以及淳于叔通在其中扮演的一个角色。

(2)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注本序言中提到了徐真人是北海青州的人,这与彭晓版相反,同时还指出了魏真人并未直接接触过徐从事,而淳于叔通曾亲侍於徐君习此经,此点增加了我们对于三个人之间关系的一些了解。而且该版本还强调了淳于公对于周易知识非常精深,因此他能够基于卦象来撰写下篇。

(3)容字号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注本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观点,即凌阳子曾将此书授予徐从事,然后由淳于君继续这条线索,将书籍流转至魏君手中。这一说法虽然有些模糊,但它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情况,也让我们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周易參合氣秘訣》的流转路径可能存在多样性。

《參合氣秘訣》文本以外的材料(重要之旁证)

(1)玄光说的玄光先生认为:“Xu 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上篇,以赠给Wey 真人;Wey 真人造中篇,以赠给Zhou Yunshu;Zhou Yunshu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

(2)刘知古说的刘子认为:“……抱朴子曰:魏伯阳作‘五相类’二卷假大易爻象,以论修丹之旨。”这段话虽短,却透露了刘知古对于“五相类”与“参与气秘诀”的理解及评价,并且暗示了他对这些概念更深入理解的地方。

(3)葛洪说的葛洪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一个关于“五相类”以及如何通过解读这个概念来修炼丹药。他注意到儒家学者误解这些内容,只看到它们是关于阴阳哲学的一部分,而忽略掉它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智慧和修炼方法。

(4)陶弘景说的陶弘景引用了一段来自定录府典柄执法郎 混沌斟的话,他讲述了一个故事,说当时有一位叫做 混沌斟 的官员,在朝廷担任职务期间,有一次偶然间发现了一部有关黄金丹药制作的手册,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学习黄金丹药制造技术,最终成功获得仙境。在这个过程中,他用到了很多相关术语,如“虹景”,这是一个很好的旁证,因为它显示出早期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概念如何被用于实践目的。

其他重要旁证包括张玄德、陆德明、颜师古等人的记载,他们都留下了一些关于这一主题的小型论文或评论,这些作品通常包含一些实际案例或者理论上的见解,它们帮助现代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下的信息。

结论

汪启明先生进行详尽的事实考察之后得出了几个关键结论:

早期三家注释均认为该书涉及三个主要创始人——魏伯阳、徐从事和淄于叔通。

葛洪、《抱朴子》的两处记载都是不可靠来源,因为他们只关心的是修炼方面,不太关心具体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

朱熹对"会稽"的地望考证后,其影响力巨大,现在很多学者支持他的观点,但我们的看法是仅凭考证就断定不够充分,因为缺乏更多确凿的事实证明。

最后,我们应当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各种可能性,不应该盲目信服某个特定的观点,而应该通过不断地搜集数据,加强逻辑推理来寻找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况。这样的方法能使我们的理解更加全面,也能避免由于偏见导致错误结论出现。在未来,我们将持续追求这些目标,并希望能够逐渐揭开有关这个著作背后的神秘面纱。